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精校解析Word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精校解析Word版

ID:32548561

大小:362.76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2-11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试卷第I卷(共48分)(本部分包括40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 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AB不符合史实,周代王权与神权没有实现脱离,上述史官定位的变化不会影响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故排除AB;C错在了“取决于

2、”,应该是先有周代政治理性化的思考,才有史官角色意识的转变,故选D。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题干中提到了两个关于史官职责的信息,要求根据两者的不同(即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考生需要从变化的角度思考其影响或者评价是否符合史实或者符合逻辑,符合的即为正确答案,所以这是一个发散思维的题目。2.史载,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材料表明(  )A.周幽王违背宗法原则不得人心B.申侯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正义进步力量C.申侯通

3、过与诸侯联盟展开称霸争斗D.申侯僭越以分封为特征的等级制度【答案】A【解析】题干说到“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才引起后面的一连串的事情,最终周幽王身死申后父亲,这说明宗法制在当时影响很深,周幽王违背它才导致了众叛亲离,故选A;BCD均不是题目的主旨,故排除。点睛:宗法制是我国传统文化里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在夏商周时期就非常受重视,尤其是在王位继承问题上,这一题提到的周幽王之死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的权臣对宗法制的维护,这一题既是考查考生对宗法制的理解,也通过这个史实使学生增加对这一制度的感性认识。3.在周

4、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了官僚政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血缘关系,而不是经济发展,故A项排除;在分封制下,还没有出现君主集权,故B项排除;据“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可以看出秦

5、国墓葬突出体现君王的地位,且非君王没有严格的等级关系,从而说明了周代到秦国墓葬的变化反映除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演变,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4.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 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士”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古、正、尚、王”字锁。这说明A.礼乐制度已经深入百姓日常生活B.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商品设计着跟

6、于不同阶层的需求D.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和“皇室和高官”等信息可知,这是强调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的反映,故选B;A错在了百姓日常生活,题干中的等级不仅仅体现在百姓生活中,还涉及到了皇室和高官,故排除A;CD不符合题目主旨,故排除。5.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豪强地主是土地兼并的重要力量D.经济手

7、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缓解土地兼并,故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映;题干反映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抑制豪强6.据考古资料统计,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1350件起土铁农具中,犁铧、铧冠、 鐴土约计146件(其中,铧冠约计101件,鐴土4件),锸、锄、铲、镢之属1204件。这些信息说明秦汉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8、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犁铧、铧冠、鐴土”“锸、锄、铲、镢”可知,在秦汉时期,农业生产中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