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深度源自生命的痛苦

思想的深度源自生命的痛苦

ID:32560539

大小:59.8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2

思想的深度源自生命的痛苦_第1页
思想的深度源自生命的痛苦_第2页
思想的深度源自生命的痛苦_第3页
思想的深度源自生命的痛苦_第4页
思想的深度源自生命的痛苦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想的深度源自生命的痛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庄子思想对东汉以后中国文人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两千多年以来,中国文人形成了..儒道互补..或曰..以道补儒..的独特的心理模式,一方面,他们效法孔子..知不可为而为..,意气风发地救济苍生,开拓人生;另一方面,他们又效法庄子..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彻底绝望之后,便深深地潜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放弃外在的执著,退而追求精神的永恒。可以说,几乎每个后世文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庄子情结..。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是庄子思想最鲜明的标志。中国文人最关注的始终是人生,是如何安置自己的生命,而..庄子

2、..正是这样一部关于个体生命的哲学,也正因此,庄子及其思想与同时期的诸子相比才显得如此地特立独行。在庄子之前盛行的是..天命..观念,..命..的观念的产生迟于..天命..观念,且前者是从后者中发展而来。所谓..天命..,即天之意志,指在冥冥中上天对人世间的一切拥有的生杀予夺的大权,因而,这里的..天..具有浓重的人格神的色彩。..天命..在西周以前是没有个体生命遭际的意味的,到了春秋战国时,不容置疑的..天命..观在急剧崩溃的社会秩序中渐渐遭到了质疑,孔子第一个提出了具有个人生命遭际意味的..

3、命..的观念。..论语..颜渊..中,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1]134..雍也..中..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1]87。在这里,..命..,已有了个体生命特殊际遇的意指。但是孔子更关注的还是..天命..,他是把拯救和重构正在走向分崩离析的西周..天命..观作为自己的使命的。..季氏..中,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1]172..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1]172孔子在这里对..天命..

4、之所以一再重申,正是由于..天命..已经不再被当时的人们普遍接受了,已经对它产生了信仰危机,此时,对..天命..观的重建成为孔子当仁不让的使命和职责。在此之后的孟子也对..命..的观念有所发展,但他和孔子一样,更多关注的还是..天命..。作为..个体生命遭际..意义的..命..的观念是到了庄子这里才受到了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子即便不是先秦时代第一个也是最早重视个体生命的人之一。庄子的这一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不同于以往将庄子生命思想形成的原因归结于一系列外部因素的探讨,本

5、文将思路由外向内转,从庄子个人生命体验的角度来对其思想形成的原因展开论述,以期对庄子思想的讨论有所补益。从个体生命体验的角度来讨论庄子思想的形成是有些冒险的,毕竟,从相当有限的先秦文献中来还原庄子在那个时代的生存境况相当艰难,并且所谓个体生命体验又非常难以把握,无论怎样分析似乎都无法摆脱被视为主观推测的嫌疑。然而这种分析却又是必要的。一个思想家或哲学家无论他思考的成果如何具有理性和超越色彩,却始终无法摆脱时代的印记,同时其对时代的反映无论如何都会具有个体的主观的色彩,故而联系思想家生活的时代境况

6、来探讨其个体生命的体验方式就成为必要。以下即通过庄子与同时诸子的对比,来讨论其个体生命体验方式对其生命哲学形成的影响,兹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个体倾向的涉世心态庄子乃是以普通人的心态敏锐地感受和体验着现实人生,而非以哲学家或拯救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地俯瞰着现实世界,这种在混乱黑暗的人世间的切身地挣扎会带来更加痛切、强烈的生命体验,并且这种生命体验具有强烈的个体倾向,这一点对庄子独特的生命思想的形成很重要。庄子思想..芴漠无形,变化无常..[2]295,让人难以把握,然而透视这些..谬悠之说....

7、荒唐之言..[2]295,似乎可以发现庄子看似..无端涯之辞..,其实是有章可循的,他发言立论的基点乃是对个体生命的体验和认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珍视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孔、墨、孟的显著特征。以..庄子..内篇为例,如..养生主..开篇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思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2]28这段话可以看做是全文的主旨,庄子认为,对知识的过度追求实则是对个体生命的戕害,任何有为而思,有为而作都会

8、招致祸患,只有顺随自然,才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陈鼓应先生对这四个词语的解释是..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养护身体....享尽寿命..[3]95,显而易见,这里反复强调的只有对自然赋予的个体生命的保全和爱护。这种个体倾向的涉世心态在..人间世..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人间世..开篇借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描绘了两种涉世的态度,年轻的颜回雄心勃勃,欲之卫国实践儒家存危继绝的人生理想,而此时的卫国在残暴的卫君的统治之下,人民苦不堪言,..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