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

[训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

ID:32660936

大小:61.7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4

[训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_第1页
[训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_第2页
[训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_第3页
[训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_第4页
[训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训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说说我这一节课是怎样上的以及这样上的原因。一、说教材《闻一多先4:的说和做》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二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争做优秀人才”,以此确立自

2、己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二、说目标结合单元目标,木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一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冃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4、理解文屮艰深语句的含

3、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二)过程与方法冃标: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3、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恰当方式表达对闻一多先生的敬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汹涌彭湃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难点: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学生对当时的背景还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我把体会含义深

4、刻的句子作为难点。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结合新课标,我采用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等教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具体表现为:1、采用猜谜等形式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特定氛围。2、紧扣主题,走入文本,触摸人物灵魂,感知人物精神内涵。通过设疑、讨论、朗读、理解,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感悟。3、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知识走向实践运用,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二)教学

5、媒体:课文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三)课时安排:一课时。五、说学法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表现欲强,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本节课前,他们通过学习《邓稼先》已初步认识到:学习名人应通过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來学习他们的精神。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此资源,针对他们对闻一多先生还缺乏完整系统的认识,先通过“走近闻一多”、“理解闻一多”,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根据他们表现欲强、思维活跃的特点,通过设计“纪念闻一多”这一学生活动方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提供一个舞台。六

6、、说教学流程(-)猜谜激趣,导入新课猜猜他是谁?“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设计这一导语,是按照情意原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本文的感情。可为下面教与学活动的展开形成良好的氛围。(-)走近闻一多学生自主介绍闻一多,教师补充总结。多媒体显示: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诗集《红烛》、《死水》。组诗《七子之歌》。为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在昆明遇刺身亡。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

7、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诗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引导学生立足课文内容,结合课外资料全面了解闻一多。(三)理解闻一多1、整体感知:①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词读音、掌握字词解释并圈画重点句子。②学生自由朗读,思考:文章从哪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文章分为儿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2、师生互动:(1)课文中

8、处处流露了闻先生的人格魅力,总结出闻先生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的朗读岀来。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严谨治学的态度,汹涌彭湃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怎样过渡的?有何作用?教师点拨: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一一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句分别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乂注重彼此的关联,因而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