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荣和其书法艺术探究

王懿荣和其书法艺术探究

ID:32752657

大小:60.2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5

王懿荣和其书法艺术探究_第1页
王懿荣和其书法艺术探究_第2页
王懿荣和其书法艺术探究_第3页
王懿荣和其书法艺术探究_第4页
王懿荣和其书法艺术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懿荣和其书法艺术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懿荣和其书法艺术探究文敏公王懿荣是我家乡烟台福山的先贤。他是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收藏家、书法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担任团练大臣,率众抗敌,兵败后投井殉国。他发现甲骨文的丰功伟绩和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崇高民族气节,让他成为后人敬仰的“甲骨文之父”,民族英雄。其实,王懿荣还是书法造诣颇深的书法家,正是上述盛名,让人们忽略了他在书法领域的成就。王懿荣的书法艺术,在清末已颇负雅名,关于他的书法,清同治状元、东阁大学士陆润庠曾评论:“询不愧一代伟人,即其书法一端,刚健清华,无美不备,亦实足以传世

2、。”①“无美不备”可能略显溢美之意,"足以传世”则绝非赞词。光绪进士、民国政要徐谦在王懿荣手札题记中写道:''若公者,本不籍书法以传;抑若公之书法,又奚可以弗传。”②王懿荣是书法家,同时在金石文字、收藏鉴赏、考据论证等诸多方面成就斐然。他的书法典雅富贵,雍容大气,沉着痛快,正是其人品、学养、眼界、气节等综合因素的酝酿。因此,研究王懿荣的书法艺术,就应该从其"学、才、志”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全面诠释,在这诸多板块上,寻译其书法意蕴,才能顺理成章而不失偏颇。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书论中所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

3、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如其人”,读其书而观其人,诚哉斯言。一、传统文化的熏陶、独特的艺术禀赋、特殊的政治地位和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优化整合,酿成王懿荣书法艺术的高品位和丰富的内涵。王懿荣(1845年?1900年),字正儒,又字廉生、莲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人。光绪六年(1800年)进士,官至南书房翰林、国子监祭酒、京师团练大臣,时人称其为'‘太学师”。谥号文敏,《清史稿》有传。王懿荣出身于一个典型的世代官宦的书香门第。仅在清朝二百多年的时间里,福山的王氏一族就出了六名翰林,二十四名

4、进士,五十八名举人,“列翰林者先后五代”,可谓科第绵绵,堪称佳话。王懿荣的祖父王兆琛,是进士、翰林,他精通经史,尤长于文字音韵学。王懿荣的父亲王祖源以道德文章著称,酷爱金石古籍。王懿荣就在这样一个家学渊源的环境里成长。光绪六年(1879年),王懿荣参加顺天乡试,中试第三H名举人,第二年,又会试连捷,再经朝考,以第一等第三名的成绩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他的座师是名重朝野的翁同和和潘祖荫,他们都非常推重赏识王懿荣的博学多识,时谓“既回翔三馆,绵历十年,中朝言学者,自吴县、常熟外,惟公丰采隐然,负时众望”③。支伟成

5、在《清代朴学大师列传•王懿荣传》中写道:“公为学不分汉宋门户,殊笃好金石文字。与潍县陈编修介祺商订古文书疏,往还不绝。潘文勤及常熟翁尚书咸推之为博学多识。"对他的学问才识颇为推许。纵观王懿荣仕途经历,无论国史馆协修、翰林院侍读、南书房行走还是国子监祭酒,都非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者所能胜任。而在他的一生中,曾三任国子监祭酒,已经打破了明清两朝国子监任职的惯例,足见其学识渊博。国子监祭酒,除传道授业,答疑解惑,质对经史,宣讲纲常之外,习练书法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学先生的王懿荣除了要满腹经纶,还必须有居

6、高临下的书法修养,才能应付裕如、指导学生。针对太学生的书法要“眷卷出色”的实用目的,王懿荣提出了“谨严规矩,工致美观,一笔不轻佻,凡撇皆含蓄”,"作一字须含十二意”,“预想字形,令其平稳;意外生态,令有异势”等要求。④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学书者最终觉不应该只能写出圆、光、黑的馆阁体。王懿荣还有一个身份是南书房行走,那时南书房供职对文墨方面要求很高,要精通经史,能释疑辩难;要书法高明,堪恭代御笔;要博学多识,善鉴定书画古玩。而这几个方面又为王懿荣所兼擅。王懿荣在南书房的公事,并不轻松,仅书写而言,眷写公文,

7、恭代御笔,日极其多。其书法多为宫殿庙堂、典章记载、表牍题勒所用,故多为行楷体。观王懿荣的行楷作品,其书写风格以正为宗,应规入矩。用笔端正方严,一丝不苟,点画含蓄,墨色温润,平稳匀称,有雍容的气度和不激不励的风致。可以说,魏晋的凝重,颜书的端庄,李邕的神韵,融合成了王懿荣的醇厚儒雅、绵里藏针的行楷书法特色。其书法尽管性情流露不明显,但绝不是整齐如算子的奴书。(图一,王懿荣书法中堂,现藏于北京故宫养心殿)《大朗和尚封号碑》是王懿荣楷书的另一面貌。这是他三十七岁时的作品。碑文近六百字,每字约六公分,洋洋洒洒,极

8、有气魄。字体雄浑劲秀兼而有之,是他前期的代表作。碑中每字的横画,或加粗,或拉长,增加字的厚重感,使字形富有变化,平添些许隶意。竖画有的贯上穿下,提领一字精神;有的藏锋回收,使得骨力劲挺;有的收锋着力顿挫,增加拙朴。撇捺舒展饱满,如长枪大戟,畅汗淋漓,气满神足,显示出浑厚的书法功底。王懿荣的行楷,颇受李北海、苏东坡的影响,他在光绪二十一年七月(1895年)的一幅墨迹中写道:“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有书名,自必有深趋,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