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安全系统实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生物的安全系统实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ID:32788497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5

生物的安全系统实用的标准,操作规程_第1页
生物的安全系统实用的标准,操作规程_第2页
生物的安全系统实用的标准,操作规程_第3页
生物的安全系统实用的标准,操作规程_第4页
生物的安全系统实用的标准,操作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的安全系统实用的标准,操作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SOP)一、进入规定1、在实验室入口处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2、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能进入实验室。3、实验室门保持关闭状态。4、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个人衣物不能带入实验室。二、个人防护㈠工作服1、在实验室工作时,穿着工作服。2、不能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3、实验室工作服不能与日常服装放在一起。㈡手套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洗手。用过的一次

2、性手套丢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内。㈢洗手脱手套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洗手。㈣其他防护1、当有可能受到喷溅物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伤害时,戴合适的护目镜。2、不能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3、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4、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储存食品和饮料。三、实验室工作区1、实验室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2、每天工作结束之后,消毒工作台面和生物安全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废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4、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

3、受到污染。生物安全管理自查制度一、科主任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科室全面的生物安全自查,同时不定期抽查。年末制定下一年的自查计划。二、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有对各自相关岗位的自查责任。三、自查内容1、各种设施和配置、标志检查实验室入口各种生物和消防安全标识提示是否完整;各实验室功能区是否按照规定划分;各实验室的通风、水、电是否安全;各实验室的设施是否完全,是否配备相关的安全措施。2、实验室消毒和废物处理实验室每天实验结束后,进行台面、地面、空间的消毒,并保持有相关记录;同时由专人(保洁员)负责将实验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进行装包,放置医院规定地点,并记录;实验所需要的物

4、品高压或者废弃物需要高压消毒的,由专人负责高压,并保持记录。3、技术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落实情况各个实验区是否备有各种相关的SOP文件;各种实验的原始记录是否保存完整;各种操作是否按SOP进行。4、设备和仪器运行情况大型或重要的设备和仪器运行,需要有运行记录;一些对温度有要求的设备和仪器,要记录监测其温度;其他一些高级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需要详细记录其完整的运行参数;离心机定期进行去除污染,如遇裂管,还需进行消毒;对于故障的仪器和设备,通知工程师维修,并有记录。5、个人防护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实验室不能穿露脚趾的鞋,穿戴工作服,特殊的区域需要戴口罩和帽子;实验均需

5、戴手套,实验完后,丢弃手套,随后洗手方可离开实验室;如工作中,接打电话,需脱手套,到工作区域外进行。6、菌毒种及样本管理每天的实验标本,放置规定的地方,并记录保存数量;菌毒种,由专人保存在规定的地方,并上锁和记录;标本的过期销毁,由专人负责,并有销毁记录;菌毒种的移动或其他需要,需记录。四、纠正措施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将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下一次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的内容。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一、标本运送和接收的安全操作1、标本容器:标本应用防漏的有盖塑料容器盛装,容器上贴有标签,将

6、标本容器放入外附化验单的胶袋内,然后将之放入坚实的专用标本运送箱内。保持标本直立,以尽量防止泼溅。2、标本勿摇晃,以免溶血或溢出。3、运送人员运送过程中不可逗留或聊天,更不得打开标本运送箱。4、运送人员不可直接用手接触标本;不可将标本放入口袋内;不可戴手套按压电梯按钮。5、运送过程中,如标本打翻泼洒时,先检查是否受伤,留于原地,立即打电话给检验科,让专职人员现场查看。6、标本接收:实验室设置专门的标本接收窗口。7、打开包装:需进行接种的标本容器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含氯消毒剂。容器有破碎或标本泄露时,立即丢弃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并填写拒收单,通知相关部

7、门重新采集标本。二、实验室的基本安全操作所有微生物标本接种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工作台上防置一块浸有含氯消毒液的纱布,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见表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感染性物质传播途径材料和操作目标正确的操作经呼吸道吸入接种针和环避免被接种物洒落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为2-3mm,完全封闭,长度小于6mm以减小抖动接种标本避免产生气溶胶电子加热器消毒接种环,不应在培养基上冷却接种环培养基上划线避免病原体溅起轻轻划线标本涂片避免产生气溶胶不应直接倒在拨片上痰液涂片干燥避免产生气溶胶不用明火烧移液管避免产生气溶胶不应反复吹吸混合含有感

8、染性物质的溶液经消化道摄入移液管避免经口摄入不应用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