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志鹃百合花成功探究解读

茹志鹃百合花成功探究解读

ID:32845532

大小:14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16

茹志鹃百合花成功探究解读_第1页
茹志鹃百合花成功探究解读_第2页
茹志鹃百合花成功探究解读_第3页
茹志鹃百合花成功探究解读_第4页
茹志鹃百合花成功探究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茹志鹃百合花成功探究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茹志鹃《百合花》“成功”的探究解读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所属院系:人文学院姓名:董晓辉指导老师:任晓兵副教授...内容摘要1一、引言:1958年文学环境与症候2二、花开得好,园丁的功劳少不了3三、花儿本来就很美4四、嗅到多样百合香5(一)军民鱼水情5(二)人际关系与人情人性51.人际关系角度:62.人性美人情美角度:6(三)女性视角7五、栽花人的美学思想7注释:10参考文献:11...内容摘要在政治高压、烈日暴晒的时代环境下,茹志鹃短篇小说《百合花》的幸存、开

2、放、以及此后成为当代文学史中的珍贵标本,让人不禁对这株香气飘散不尽、色彩经久不褪的百合产生好奇。本文旨在从外部环境、文本自身美学、接受者不同解读、作者美学思想等四方面对茹志鹃《百合花》的“成功”进行探秘解读。关键字:茹志鹃《百合花》文本美学美学思想...一、引言:1958年文学环境与症候经过了1956年“双百方针”的昙花一现,1957年毛泽东发表文章《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在全国上下开展了一次空前浩大的“反右运动”,这次运动使许多文学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很多反应真实生活、表露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

3、的文艺作品,被斥为修正主义或小资产阶级,特别是一批干预现实、揭露矛盾的作品被批判为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毒草”。紧接着,1958年,为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大众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大跃进”运动,为了响应经济上的“大跃进”,文艺界也开始了文学上的“大跃进”。那时蒋光慈在《关于革命文学》一文中宣告:“革命文学应当是反个人主义的文学,它的主人翁应当是群众,而不是个人;它的倾向应当是集体主义,而不是个人主义。”[1]确实,以当时的时代环境来讲,对已经被认定为政治婢女的文学来说,重个人轻集体是

4、一项不小的罪过。作家好像也只能放弃自我去当政治的传声筒。作家们“若以为是受到了侮辱,那没有同你说话的余地,只好敦请你们上断头台”[2]。这种略带威胁性的宣告和主张,不仅造成文学作品个性的消失,而且使作家个人创造力创作激情的消退。作家担心自身想法太过新异而影响群体意识的发扬,担心主观发声使自己陷入不安全的境地,因此在创作活动中如履薄冰。这种想写而不敢写的谨慎使作家的个性化色彩和风格特性,淹没在众口一声和千篇一律的公式化海洋里。总的来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越来越走向单一化。艺术创作越来越走向概念化、公式

5、化。在创作一部作品时,作家要考虑作品政治上是否正确,是否有方向性的问题,内容上是否塑造了浴血奋战可以突显无产阶级精神风貌的英雄人物,是否描写了社会主义新人形象,题材上则需要担心评定作品等级的标准,绞尽脑汁的向尖端题材靠近,描写工农兵的生产与斗争及能够突出时代精神的政治事件。而像“家务事”、“儿女情”这些小的浪花,不管对读者还是作者,都是不受青睐的。现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对自身生活的诉说、内心世界的探索、常态的人性描写、城市的日常生活叙事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都被迫迎接“合法性”的考验。另外,那时的文学批评是简单而粗

6、暴的。批评者手握决定作品生死的重权,常以路线、人民、文艺界的守护者和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他们使用“反现实主义”“个人主义”“小资产阶级”“小市民的低级趣味”等概念来限制作家的个性书写。如果作家执意违反游戏规则,写出一些探求人性与诉说情感的作品,该作品连带作者都会受到批判,甚至遭到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摧残。以“双百方针”时探求人情人性和“干预生活”的作品为例。宗璞的《红豆》描写了因思想觉悟不同、政治追求不同而最终分手的一对大学生恋人的故事,但是小说中隐含着女主人公对恋人的不舍,对爱情的惆怅。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写

7、出了处于“婚姻围城”中的“我”的一次婚外情经历,最终我回头是岸,回归了家庭,但是作品写出了普通人都会有的“喜新嫌旧”的心态。这两部作品都是先引起议论后又被上纲上线的批判。一开始大致是探讨人物的塑造与作品的主题思想,但以后随着左倾越来越严重,对两部作品的批评也愈发偏激,最终落得了一个“鼓吹资产阶级的爱情至上”“表现腐朽的人生观”的大帽子。在以后的“反右”...斗争中,她们的作品成了罪证,很快被打成右派,此后在文学界销声匿迹20余年。那时带有“干预生活”倾向的作品同样没能逃脱厄运,在“反右”浪潮中几乎全部被打

8、成“毒草”,理由不外乎是这些作品给“党的组织抹黑灰”、美化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丑化了党的领导干部、暴露了社会主义的阴暗面等等。被打成“毒草”的作品里就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反右”斗争刚刚开始,这篇作品便遭到了如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的批判,作者因作品的“毒草”性质被打成“右派”,其后流放新疆十数年。相较而下,在左倾越来越严重的1958年,当代革命小说中最富于人性书写且同时被《人民文学》转载的《百合花》无疑是个奇迹。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