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措施和实践

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措施和实践

ID:32872686

大小:49.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7

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措施和实践_第1页
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措施和实践_第2页
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措施和实践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措施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11报关班聂冰楠110705010582012-05-16一、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清朝以前,中国各代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官方、民间贸易往来频繁。          1)构建:            A.汉代的“丝绸之路”和“水上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西汉与西域、西亚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转运到安息,再经安息转运至西亚和欧洲的大秦,此乃“丝绸之路”,它成为中国与西亚、中亚、南亚和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前60年设立、后东汉恢复的西域都护,有效保护了东西商旅往来。与此

2、同时,西汉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它加强了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联系,此乃“水上丝绸之路”,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B.唐代对外贸易发达。唐代封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从陆路、水路都可东达朝鲜和日本,往西经“丝绸之路”可达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许多国家;经“水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唐政府鼓励外贸,广州和长安分别为唐朝南北国际大都会,在广州,唐政府设立市舶使,管理外商外贸往来。            C.宋元政

3、府鼓励对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宋元对外贸易频繁,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征收商税。广州、泉州、明州是当时的重要港口,朝鲜、日本、越南、阿拉伯等是其重要外贸伙伴。            D.明代前期贡赐贸易发达。为显示国威,明成祖命郑和出使西洋,它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外交活动,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广州、泉州、宁波、福州是明代主要的港口。            2)特点:官方外贸与民间外贸共同发展;商品品种的多样化,有丝绸和丝绸制品、书籍、茶叶、中药材等;中国处于主导、出超地位,政府积极鼓励,保护商贸往来,征收税收,成为政

4、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但中国官方贸易不以赢利为目的,以购取奢侈品为主,更与外交活动交织在一起。            3)原因分析:中国封建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封建国家;封建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国与近邻和世界各国关系友好,相互往来频繁;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和政策,决定了中国政府开展的外贸活动依附于外交活动,不能适应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            2.清朝前期闭关自守政策之下的洋行贸易,买办经济产生。                          清朝前期,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对外侵略扩张;中国

5、封建制度衰落,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当时的中国,没有正确应对强弱差距,发展社会经济,而是害怕西方先进的思想技术的传入,消极地抵御外国的侵略,在广州设立十三洋行,通过买办与西方国家进行有限的商贸往来,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赞成了中国的落后。二、中国近代的外贸活动            1.中国市场不断开放,近代外贸活动不断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的发动、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的划定,中国市场不断向列强开放,外国商品和资本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中国自然经济

6、不断解体。            2.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经济的顽强抵抗。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            “协商关税”,控制了我国关税权;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我国贸易主权;攫取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控制我国海关大权。中国国门形同虚设。列强凭借取得的特权,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加紧输出商品,抢夺我国廉价的原料和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更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经济侵略形式。列强的经济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民族经济利益,造成中国民族经济畸形发展,但客观上又为我国近代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

7、的产生和发展,它们在经济市场上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艰难的竞争,客观上抵御了外国经济的扩张,但由于先天的不足,中国在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            3.官僚资本,中国经济的畸形儿,勾结帝国主义,压制民族经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封建官僚买办资本,即官僚资本产生,它以四大家族为代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它控制工商业,独占金融,操纵中外贸易,在国民党统治的22年里不断膨胀,成为二战后美国侵华的工具;1949年被人民政府没收为国营经济。 三、新中国的对外贸易            1、改革开放前,新

8、中国冲破帝国主义封锁,发展对外经济              1)、为了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新中国在外交上“一边倒”,在经济上,积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