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发展综述

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发展综述

ID:32891091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7

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发展综述_第1页
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发展综述_第2页
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发展综述_第3页
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发展综述_第4页
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发展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发展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发展综述摘 要 目前,从毫米波无源干扰机理研究到新型无源干扰研究,以至无源干扰材料的填装工艺、发射技术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各种毫米波无源干扰物和干扰物控制投放技术,以及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对抗 无源干扰1 前 言近二十年来,国外毫米波雷达在军事上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毫米波近程雷达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异常迅速,它给未来战争带来的影响是难以预计的。毫米波制导武器的发展也加速了对抗技术的研究步伐。早在80年代初,美国、前苏联等国为了对抗毫米波制导武器的威胁

2、,就开始了毫米波干扰技术的研究。刚起步时,主要精力放在难以解决的障碍,如大功率、覆盖范围等,各国普遍重视了对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毫米波箔条、毫米波箔片、气溶胶、毫米波角反射器、毫米波吸收层、毫米波等离子体等一系列手段,为毫米波对抗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目前,国外毫米波对抗设备局面速发展,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目前,从毫米波无源干扰机理研究到新型无源干扰研究,以至无源干扰材料的填装工艺、发射技术都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深入研究传统的质心式干扰方式外,还针对毫米波的特点,对冲淡式、遮蔽式的干扰方式进行

3、探讨;干扰材料上除线散射体外,还对面散射体及至体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随着新型干扰材料的出现,装填技术也得到发展;无源干扰材料发射技术也趋向综合化、智能化、针对毫米波末制导雷达估用可根据作战平台的速度、距离、方位、机动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欺骗的投放方法。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使毫米波对抗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 毫米波箔条与箔片毫米波箔条类似于微波箔条,也是利用投放在空中大量随机分布的半波偶极子群对电磁波的散射产生的二次辐射对雷达进行干扰,这是最早提出的毫米波无源干扰方法。但其缺陷是,毫米波箔条的尺寸比

4、微波箔条小得多,因此在制造与布放上困难得多,而且,要达到相同的干扰效果,所需要的毫米波箔条数量比微波箔条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在战场上是难以忍受的。现在提出的替代方案有两种:一是气溶胶,二是毫米波箔片。气溶胶主要是指产生频率在35GHz以下的反射微粒。目前,这种方案还只是处于理论上推导。另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案是毫米波箔片。它区别于毫米波箔条的谐振型,其散射机理是利用箔片对电磁波进行反射从而干扰雷达。它不但能解决制造工艺和布放的困难,而且能有效地扩展带宽,这是毫米波无源干扰发展的新方向。目前,在8mm波段下使用时是将箔片和箔

5、条相结合。这是因为:(1)研究表明毫米波段电磁波和其它波段电磁波其物理特性基本是一致的。箔条在毫米波段的散射没有改变,仍属谐振散射,为线散射体特性,其单根最大雷达散射截面为:,其中为谐振频率。从公式可以看出,由于毫米波波长较小,要实现一定的雷达截面,箔条的需要量较多。金属箔片,散射基于惠更斯的波动光学,为面散射体特性,其单片雷达散射截面为:,其中为入射频率,为箔片的几何面积。从公式可以看出,随着的减小,雷达截面积呈倍增加,具有较大的雷达截面。性能测试及外声试验表明,经计算优化配方,两种材料相掺杂使用,可获得较好的干扰效果

6、。(2)毫米波雷达波束窄、作用距离近,干扰物能否快速散开直接影响对抗效果,因此,快速散开是实现干扰的关键。空气动力学表明:箔片在投放,立刻出现不规则运动和湍流状态,箔片横向取向尺寸比箔条大,可产生大自转角,利于快速散开。机械特性表明:箔条、箔片混装,在弹内排列,遵循不同直径、不同长度、不同重量、不同开头的排列原则,在受力相同,由于质量不同,形成速度不同,也利于快速散开。3 其它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还包括毫米波角反射器、毫米波吸收层、毫米波等离子体、毫米波隐身技术和毫米波干扰物投放技术等等。3.1 毫米波角

7、反射器毫米波角反射器的反射原理就是模拟地面和空中的目标,使对方的制导雷达难辨真假,从而减少对方毫米波制导武器的命中率,达到对抗的目的。理论表明,研制一个折叠的全向角反射器,其雷达截面积在低频端就两倍于飞机的雷达截面。3.2 毫米波吸收层毫米波吸收层就是利用涂在被保护目标上材料的电导损耗、高频介质损耗、磁滞损耗来吸收毫米波能量以减少反射,或是利用材料的干涉和散射特性使反射消失或减少,以达到对抗目的。毫米波吸收层在理论上的难度是如何选择材料种类和厚度。由于毫米波带宽宽,对涂层厚度的要求比较低,所以关键是材料的选取。最新资料表

8、明,采用铁氧体吸收层比较理想。3.3 毫米波等离子体毫米波等离子体工作的机理是利用爆炸、热电离及放射性核素产生的等离子,通过对电磁波的吸收、反射、散射和非线性调制等方法对雷达进行干扰。其中处于研究热点中的放射性核素涂层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已成为毫米波等离子体发展的重点。3.4 毫米波隐身技术毫米波隐身技术是利用特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