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46例临床分析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46例临床分析

ID:32934482

大小:54.8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7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46例临床分析_第1页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46例临床分析_第2页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46例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46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46例临床分析刘丽丽姚丽李锦兰(黑龙江大庆油FH总医院儿科黑龙江大庆163000)【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061-01【摘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安全有效,在纠正新牛儿肺炎缺氧状况、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缩短住院病程方面优于常规鼻导管或头罩吸氧。【关键词】新生儿肺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安全有效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引起新牛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情严重或出现呼吸衰竭时可以采用机械通气抢救牛命,但由于人工气道易发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及肺气压伤等合并症,为提高新牛儿肺炎的抢救成功率及减少机械通气,鼻塞式CPAP已在新生儿领域广泛应用。该治疗手段无创安全且简便易行,在治疗新生儿肺炎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我院应用鼻塞式CPAP治疗新牛儿肺炎46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4月〜2009年3月在木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肺炎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其中早产9例),对照组40例(其中早产6例)。诊断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两组患儿性別、胎龄、体重、入院时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等无显著差异。1.2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置。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鼻导管吸氧或头罩吸氧,治疗组采用英国SLE5000CPAP系统为患儿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初调参数:FiO20.3〜0.5,FLOW6-8l/min,CPAP3-5cmH2O,后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参数。1.3疗效判断标准监测患儿治疗前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变化,患儿生命体征平稳,面色红润,经皮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血气分析示pH值7.35〜7.45,PaO2>60mmHg,PaCO2<50mmHg,提示临床治疗有效。1.4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t检

4、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患儿疗效比较,通过比较lh、8h、12h患儿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变化,治疗组患儿呼吸频率及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明显,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1。治疗组病程7.2±1.4d,对照组病程13.4±3.6d,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3结论普通鼻导管吸氧很难达到理想效果,鼻塞式CPAP纠正低氧血症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给氧方法。且由于新生儿下颌小,舌大充满口咽部,安静吋用鼻呼吸,为应用鼻塞式CPAP创造了基础环境。经观察,应用鼻塞式CPAP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

5、对照组,症状缓解相对迅速II明显,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早期使用鼻塞式CPAP吸氧是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有效手段。进行CPAP通气可提供气道较高之压力,因此可间接增加跨肺压。由于持续气流产生的气道正压,可避免肺泡塌陷,因此可增加肺顺应性,减少肺内分流。CPAP压力可传送至肺泡,使其在呼吸末期维持正压以避免塌陷,因此功能残气量增加。不仅如此,CPAP还可促进已塌陷的肺泡再行扩张,不仅增加肺泡内气体交换的表面积II可增加肺弹性系数,因此肺内右至左分流减少,有效提高动脉血中氧气分压以供给组织。因CPAP可藉由肺容量增加从而有效的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呼吸运动所花费的能量可

6、相对减少,可避免新生儿膈肌疲劳导致呼吸衰竭现象。在病程初期即使CPAP治疗,可避免病情恶化,促进呼吸的稳定,JL可降低呼吸机的使用率。鼻塞式CPAP不经气管插管,避免了喉头水肿、喉痉挛、声带损伤,同时可避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所致气压伤和感染。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经济适用、操作方便,无创、安全,且疗效肯定,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需注意的是鼻塞式CPAP无潮气量检测,在使用过程中应即吋行血气分析及床边X线胸片等监护措施,避免气胸等并发症。参考文献⑴金汉珍,黄德琨,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5-443.⑵张家曝,魏克伦,薛

7、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9-2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