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疗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

希望疗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

ID:32943518

大小:61.0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7

希望疗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_第1页
希望疗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_第2页
希望疗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_第3页
希望疗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_第4页
希望疗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希望疗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希望疗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摘要)希望感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学者斯奈德提出了希望感的概念及理论模型,希望疗法就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高学生希望感的一种疗法,它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实施希望疗法时要求学校和家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注意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关键词)希望;希望疗法;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3)22-0011-03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近几十年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研究着重关注个体自身的力量和潜能

2、对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1]。斯奈德及其团队针对积极心理品质之一的希望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2],发现希望感的高低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高希望感水平和高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高应对技巧和积极情绪体验等密切相关,能调节、缓冲生活负性事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高希望感的人较少遭受抑郁和焦虑,他们更多地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学习及生活有着重要影响。高希望感的中学生对自我有客观的认识,有更多的自信面对挫折和挑战[4]。许多研究和实践表明,希望疗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希望感,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中学生以

3、成熟的方式应对生活事件。一、希望的概念及模型许多人将“希望”看作情感现象,是当一个人对自己通过努力实现目标的能力感到无望时出现的期盼的心理现象,而斯奈德等人不是将希望看成只在一个人遭遇困难、绝望时出现的被动的情感体验,而是体现在个体能动地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将希望定义为:一种基于内在的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状态,包括意愿动力和路径,动力部分是指支持个体向着目标努力的自我信念系统;路径部分是指实现目标的有效路径。斯奈德等人的希望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目标、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路径思维是指目标产生后,在头脑中产出指向目标进而实现目标的一个或多个计划和方法的思维活动。动力思维不仅推

4、动个体产生目标,决定路径规划和设计过程,也推动个体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下去。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目标时,需要足够的动力思维驱使我们追求目标。在目标追寻过程中,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之间相互加强,推动个体追求自己的目标。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在机能上相互影响,不能分割。二、希望疗法简介(一)个体干预基于希望的概念及理论,我们将希望疗法定义为通过引导个体建立适当目标、丰富实现目标的路径思维,增强其实现目标的动力,从而提高个体的希望感,减少负性情绪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希望疗法可针对个人,也可应用于团体。1.建立适当目标选择的一个有意义的、与自身有关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可度量的、难度适中。一个

5、清晰的目标能激发个体追求目标的内在力量,激发产生路径思维的能力。目标的性质和特点会影响希望水平。首先,只有当目标设立真正符合其兴趣、价值观和利益时,才能激发他们实现目标的动力。其次,选择积极地接近目标而不是消极地回避目标。接近性的目标包含了尝试去做某事,有接近性目标的学生更容易成功。再次,选择具体、清晰的目标。因为人们很难对过于模糊和抽象的目标的进程进行监控,也很难从抽象目标中得到积极的正面的反馈。此外,选择难度适合的目标也很重要,对个体来说,中等难度的任务最能激发兴趣和动机。2.丰富路径思维首先,引导学生将目标分解,把一个大的、时间跨度较长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相互之间有逻

6、辑联系的目标。这些小目标同样是积极正面的、具体的和难度适当的。当实现一个小目标后进行强化,奖励自己,感受目标实现后的愉悦与力量,逐渐增强自信心和动力。其次,寻找替代方法,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目标受阻时,他们能够寻求其他方法、调整目标或寻求他人帮助、学习新的技能等。再次,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实现目标的过程,尽量具体、生动地想象自己在目标追求过程中所采取的小步骤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感受这个过程中的积极力量。3•增强动力思维增强动力思维的训练课程有:面对失败进行可控的归因(如方法选择错误等)、将目标和挫折视为挑战而不是失败、回顾过去的成功、从

7、书籍电影等中看别人如何成功、培养可以与你谈论目标的朋友、寻找你可以效仿的榜样、在追求一个长远目标时奖励自己在子目标上的成功等。这些训练课程主要是为了促使参与者把注意力转向积极的方面,看到自身的能量,增强自信心,从而加强动力思维。(二)团体干预团体干预模式包括几个部分:向学生解释希望理论、让学生听或诉说希望故事、与他人分享追求目标的过程、获取他人对自己追求目标过程的建议等,具体步骤如下。第一周,用海报、漫画、故事等描绘和解释希望理论,叙述高希望感的个体的特征,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将成员两两配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