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探究

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探究

ID:32943530

大小:55.3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7

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探究_第1页
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探究_第2页
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探究李云芳(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人民医院云南元江653300)【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系统护理干预对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5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27例,一组为观察组,共2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系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o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心理上的舒适度,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理状态【

2、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265-021•前言近些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己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之一,在许多发达国家,冠心病在人类的死亡原因中占居首位,在我国,该疾病发病率的逐年提升也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1-2]o临床发现,冠心病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的心理反应,比如焦虑和抑郁是大多数患者普遍的表现。在治疗过程中,这些负面的心理状态给患者的康复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鉴于此,我院给部分冠心病患者实施了系统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作出以下报告。2.资料和方法2.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冠心病患者54例

3、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无其它器官严重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男18例,女9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为56.28±2.84岁;病程4〜11年,平均病程6.64±1.67年;心律失常6例,心绞痛9例,心肌梗死8例,心力衰竭4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口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为57.34±2.65岁;病程5〜12年,平均病程6.58±1.77年;心律失常7例,心绞痛8例,心肌梗死7例,心力衰竭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2方法

4、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心理上的护理和生活上的护理。⑴心理上的护理: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以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保证患者都能听懂。除了基本知识的讲解外,护理人员可通过多方途径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比如分发关于冠心病的知识小本、电视广播等,让患者理性地认识自身疾病,减少因对疾病的陌生而产生的恐惧焦虑心理;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心理上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上的障碍,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对其进行安慰和鼓励,使其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消除不必要的负担;加强家庭支

5、持,嘱咐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病房应保持适宜的光线和温度,禁止喧闹,可让患者听些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⑵生活上的护理:指导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多卧床休息,尽量下垂下肢以减少患者的冋心血量。患者在采取坐位的吋候,要使手臂保持放松的姿势,将手平放在大腿上,双脚落地,以保证最舒适的状态。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适量进行轻微的活动,避免静脉血栓的发生和肺部感染。注意控制好病人的氧流量。叮嘱患者切勿吸烟和饮酒,因为吸烟和饮酒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发病因素。对于便秘患者,可按摩腹部促进排便,嘱咐患者在排便时不能过度用力。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可让患者适量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散步、

6、太极拳等。3•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焦虑和抑郁程度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讨论据研究,焦虑和抑郁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垂要原因,因为不良的情绪会使得机体交感神经功能亢进,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心律失常,进而发生心血管的不良事件[3]。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心理上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下,这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对冠心病患者不仅仅要在生理上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护理,而且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工作中,应注意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7、,了解患者的需求,以病人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解决问题。护理人员在采取护理前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特点作出准确评估,了解到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源头,才能“对症下药”。要对患者的认知行为进行有效干预,让患者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体位干预应让患者保持最佳的舒适度,以放松肌肉,放松心情。要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促进疾病的康复。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观察组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