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探究

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探究

ID:32952609

大小:76.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2-18

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探究_第1页
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探究_第2页
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探究_第3页
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探究_第4页
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探究[摘要]研究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如何培育、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文章将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归结为七点,结合自我发展能力概念的理论分析,总结出自我发展能力的四种特性:自发性、扩展性、内生性和持续性,进而提出政府、市场和企业三元合作经济治理的理论框架,并对三元主体的功能和行为提出具体建议。[关键词]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三元合作治理[中图分类号1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2)11-0066-07一、引言2000年1月“西部大开发战略”

2、实施以来,十年间西部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人均收入水平和各项经济指标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1]。2010年,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2],要破解资源和环境硬约束、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发展。当前,西部地区在争取优惠扶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更要从自身自我发展能力着[,减弱对中央政策的过度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西部地区新能源资源种类多样,储量丰富,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包括沼气、酒精、生物制柴油和生物制甲醇等)以及煤层气、页岩油气等多种非常规油气资源,目前的勘探程度和总体利用水平低,具有巨大的

3、可供勘探开发潜力[3]。过去几十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重点部署的电子信息、航空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常规武器工业、新材料工业以及大型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军工大专院校,建成了产学研一体、国防科技工业门类齐全、重点突出的产业基地,人力资源丰富,为西部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在技术层面上奠定了基础。要改变西部地区长期处于“欠发达”的境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西部地区发扬自身优势,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基于历史积累和时代机遇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4]。全球化视角下,环境保护、低碳减排的绿色经济增长模式已成为各国共识。新一

4、轮西部大开发的思路应顺应时代潮流由过去掠夺性开发转向可持续性开发、由资源依托型开发转向市场导向型开发、由国家推动型外源开发转向自我发展型内源开发。培育和发展西部新能源产业的核心问题,是在当前全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区域内产业自我发展能力。二、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限制因素新能源产业在我国西部的发展目前受制于三方面因素:一是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二是西部以及我国的整体经济情况;三是西部的产业发展环境。具体而言,面临以下7个发展障碍:1•西部经济发展仍然落后在我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尽管西部地区这十年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和东部地

5、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西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27.5%,而消费份额占全国消费市场的份额只有18.4%。西部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贫困地区,现在全国年收入在1,196元以下贫困人口,有66%在西部地区。此外,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发展面临不确定性,作为后发地区,西部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更弱,正如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地方财力薄弱,还要承受劳动力市场不景气带来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西部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回旋能力弱于东部地区;从整个周期看,西

6、部地区应对金融危机面临的困难将更加突出,付出的努力会更加艰辛。”[5]2.东西部互动面临新困难首先是政府观念问题。与中央政府大力推动相比,地方政府对东西互动的积极性显然较弱,东部一些地方认为企业西进是经济资源和财富的流失,会影响本地的经济发展,因而推动力度不够,更多把东西互动视为政治任务或扶贫措施;而西部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承接东部企业转移的意识和能力,办事效率较低,服务意识不强,政策不能保持连续和稳定,还存在着地方保护、市场封闭等倾向,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其次是产业层次问题。东部转到西部的很多

7、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无法实现西部的跨越式发展;如果仅遵从正常的产业发展规律,西部必然要陷入中国在全球产业结构中一直承受的产业低端发展之痛一一微利,难以形成有效的资本积累和快速发展。还有环境成本转移问题。少数东部地区企业无视国家产业政策,借国家鼓励产业西移之机把资源利用水平低、污染严重、技术水平落后的产品和工艺转移到西部地区,在西部地区形成新的污染源。2.环境保护难题待解建立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在设计上存在较大问题:一是环境责任主体不明确,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管理分别涉及林业、农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部门分头管理现

8、象严重,导致部门利益化和利益部门化,区域补偿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部门补偿,这导致了补偿不到位,农牧民得到的实际补偿少。其次是补偿方式设计不科学,采取"项目工程”的补偿方式,主要对农牧民退耕、退牧进行补偿,而缺乏产业结构等生产、生活方式调整的补助,导致生态脆弱区的农户主要依靠补偿金生活,当补偿结束后,农户丧失生活来源时,面临“要温饱还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