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打造特色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ID:32976775

大小:54.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打造特色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_第1页
打造特色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_第2页
打造特色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_第3页
打造特色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_第4页
资源描述:

《打造特色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打造特色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作为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自主设置课程实验校”和'‘科技创新学院翱翔计划基地学校”,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我校在理科学生培养和科技创新活动教育中优势突出,具有承办国家教育部十届“全国理科实验班”实验工作的扎实基础。2010年3月,在“理科实验班”的基础上,我校申请创办了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班。下面,结合两年来我校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谈谈我校的做法与经验。着眼于学科发展与领导能力的学生选拔学校在每年的3月底4月初公开招生消息,包括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班"报名须知、实验方案

2、、录取方案”,消息公开的同时开通网上报名。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班招生人数是40人,每年约有160名学生获得加试资格,选拔的比例约为1:4o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我校采取了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测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非智力因素。学校依据学生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成绩、排名以及学科特长选出约160名学生参加笔试。内容包括数理化三科,与中学内容不完全对应,有一定的深度、难度。根据笔试成绩,我们筛选出大约80名学生参加面试。面试内容属于心理测试范畴,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于学生的学科发展;二是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着眼于学生领导能力的分析

3、。形式有笔答,也有团队活动。通过笔试与面试,最终选拔出40名学生进入理科拔尖创新人才班。以特色课程设置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了实现学生“学有特长”,我校构建了三种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型人才、高素质的体艺人才。理科拔尖创新人才是我校特色人才培养的三大项目之一,具体培养目标: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理科的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理科学习水平,打下宽厚、坚实的理科基础;在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某些项目的科技创新活动能取得优良成绩;在某些理科深入学习过程中发展终身学习和高效学习的能力,某些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方面

4、能取得优良成绩;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逐渐促进体力、智力、毅力的综合发展,为成为理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是自主排课实验校,根据培养目标自主设置了'‘必修+专修+选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结构,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班的课程结构也是"必修+专修+选修+综合实践活动”,其特色课程设置突出体现在专修课上(如下表),包括学科竞赛类专修和科技类专修。必修课中,适当整合文科类必修课程,增加学科类课时,此外,特设''生涯规划”必修课程,帮助学生树立生涯规划理念,加强学生领导力的培养。选修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突出理科、国学和艺术等特色课程,不仅保证学生理科能力的发

5、展,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中,选修主要设置了学科发展类、科学技术类、人文艺术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强化科技类课题的研究指导,并且丰富业余科技活动,如科技拓展等。在教学方式上,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班主要采取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大力倡导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学校重视对学生学科竞赛的科学辅导与训练,促进学生知识纵深发展、奠定某学科深厚基础的同时,发展终身学习和高效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科技活动及课题研究的开展,与高校合作,帮助学生走进高校实验室,与专家导师亲密接触,提

6、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以卓越引领卓越学校的实验方案最终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师资配备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我们让卓越的师资团队引领学生走向卓越。在为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安排教师时,我们有意选择在学科上有独到见解而又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学校聘请特级教师、市区骨干教师,让学校名师激发学生与教师共同PK,勇摘“学科之星”;聘请国学、艺术底蕴丰厚的实力派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文科自信,积淀文化底蕴。语文、外语、政治选择富有文化内涵的教师,艺术方面选择颇具艺术感染力的教师,如美术,选择吴荻老师,北京市著名艺术家连丽如的弟子,她不仅在书画艺

7、术上水平一流,在古典文化方面也非常精通。同时,学校还聘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执教,让学术权威引领学生感受高端学术的无穷魅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