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机会约束模型的时差定位最优布站算法

基于随机机会约束模型的时差定位最优布站算法

ID:33018519

大小:63.5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19

基于随机机会约束模型的时差定位最优布站算法_第1页
基于随机机会约束模型的时差定位最优布站算法_第2页
基于随机机会约束模型的时差定位最优布站算法_第3页
基于随机机会约束模型的时差定位最优布站算法_第4页
基于随机机会约束模型的时差定位最优布站算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随机机会约束模型的时差定位最优布站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随机机会约束模型的时差定位最优布站算法郑灿,王旭赢,陈根忠基于随机机会约束模型的时差定位最优布站算法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第26卷2011年5月第3期中图分类号:TN97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2230(2011)03一0006—04基于随机机会约束模型的时差定位最优布站算法郑灿,王旭赢,陈根忠(1.电子工程学院,合肥230037;2.海军指挥学院浦口分院,南京211800)摘要:针对无源定位站点部署研究存在的局限,从误差准则,截获准则和协同准则出发,建立了无源定位系统布站优化的随机机会约束模型•对三站定位问题进行了仿真,利用混合智能算法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最优布站

2、策略.关键词:时差定位;定位误差;随机机会约束OptimalArithmeticofTDOALocationBasedonRandomChance.ConstrainedModelZHENGCan,WANGXu—ying,CHENGen.zhong2(1.ElectronicEngineeringInstitute,Hefei230037;2.NavyCommandCoHege,Nanjing2118130,China)Abstract:Aimingatlocalizationofpassiveorientationsystem,theoptimalrandomchance-co

3、nstrainedmodelsisbuildfromthreeaspectsincludingelTorrule,interceptionruleandcooperationrule.Locationproblemofthreestationsissimulated,andtheoptimalstrategyusingmixedintelligentarithmeticisgained.Keywords:timedifferenceorientation;orientationerror;randomchance-constrained1引言目前对于无源TDOA定位系统的效能评估

4、仅限于定位误差准则,较少考虑信号截获和协同准则,且只讨论了几种典型的布站方式择优问题及个别特殊点的最佳布站策略」I4J.而在实际应用中,待定位区域通常不是由特殊点组成的,而是指定的特殊区域或者是目标可能出现区域•因此,本文针对当前无源TDOA定位站点部署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对最优布站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时差定位三大准则:误差准则,截获准则和协同准则E53,提出了相应的随机机会约束模型,再利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和混合智能算法来求解最优布站策略,得到了较好的仿真结果.2定位误差的计算模型设在布站区域D内,无源TDOA定位系统布设了n个定位站,站点1为无源TDOA定位系统的中心站点,各定位

5、站点i的坐标点为P(,Y),((,Y)GD,i=l,2,.・・,n).无源TDOA定位系统的待定位区域为JD,区域内任意一点为(,),(,为随机变量且(,)WD).参考文献[5],定位误差.可表示为:={Qkl1)一[QkliCOS20.)+i=2i=2nl(工klisin20).])一(l)i=2其中,2sink~l⑵盯为定位系统测时误差对应的距离误差,本文设定为0.15kin;Pli为主站和站点i到目标点方向的夹角;为主站和站点i分别到目标点的方向角收稿R期:2010—11—18;修回H期:2010—12—21作者简介:郑灿(1985一),女,汉族,湖南沅江人,硕士研究生,研

6、究方向为信息对抗系统作战运用运筹分析.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第26卷2011年5月第3期郑灿,王旭赢,陈根忠基于随机机会约束模型的时差定位最优布站算法7的平均值.2信号截获概率的计算模型无源TDOA定位系统截获雷达信号必须满足四大条件:能量条件,方位对准条件,频率对准条件和极化对准条件16J.为了简化问题,截获概率仅考虑前端截获概率,接收机信号检测方法为脉冲积累检测方法,并假定定位区域内目标为慢起伏目标,各向散射特性一致•在满足截获信号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定位站i对信号的接触概率q(i=l,2,...,n)为j:qII⑶其Ori・・・!•:=老712i〜3i—%。为接收机天线扫描周期,

7、为目标天线扫描周期,713为接收机频率搜索周期,714为目标脉冲重复周期,715为目标发射平均时问问隔,1•为目标信号脉冲宽度,为目标信号每次发射的平均时间,0为定位站接收机天线波束宽度,0为定位站接收机天线需搜索的角度(方位)范围,0为目标天线波束宽度,0为目标天线活动的角度范围,△为定位站接收机瞬时带宽,一厂1为定位站接收机接收频段.在假定条件下,定位站对目标的截获概率P(,,Y)可表示为16J:P(,,Y)=1—e—qi7t(4)*=fre-to(=[尺=尺(,,Y)Z(—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