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历史意义及启示

浅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历史意义及启示

ID:33133530

大小:57.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1

浅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历史意义及启示_第1页
浅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历史意义及启示_第2页
浅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历史意义及启示_第3页
浅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历史意义及启示_第4页
浅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历史意义及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历史意义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历史意义及启示-教育论文浅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历史意义及启示金钟哲,王武文(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04)摘要:1978年底,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从农村改革入手到城市经济改革铺开,再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和发展,然后到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经济领域改革中的一个突出点,这是国家经济建设从以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出的最关键的一步。本文试图通过简单梳理与归纳,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关键

2、词:有计划商品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经济体制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62中图分类号:F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136—02收稿日期:2014—10—19作者简介:金钟哲(1970—),男,辽宁开原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王武文(1986—),男,贵州丹寨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

3、二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在经济上实行的是在“公有制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明确规定了国家经济的性质,也指明了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一、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早期探索建国之后,尤其是1956年以后,我们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把搞活企业和发展经济的部分正确做法都当成了资本主义的东西来看,并对之一一否定。但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并没有完全否定和排斥商品经济,而且也从来没有否定和排斥过商品经济,而是特定地否定和排斥了私有制经济。首先,有人认为十年建设时期的计划经济是否定和排斥商品经济的,计

4、划经济与商品经济水火相隔、互不相容。其次,认为那个时期人民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缺衣少食的现象都是由于实行计划经济造成的,而不是那个时期国家一穷二白的家底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导致的。再次,把发展个体经济看成是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问题上,毛泽东把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商品生产联系起来看待,这样不仅超越了苏联斯大林时期将商品生产自身的问题当作是两种所有制存在的认识,而且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识到:“现阶段只要还是两种所有制的话,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不可或缺。”[1]同时,他认为苏联“关于

5、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论证的不是很清楚。两种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产的第一个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后还是要看它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密切程度”。由此观之,我们社会即便过渡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整个社会物质产品还不是很丰富的话,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有可能存在。在我们能否彻底取消全部商品经济从而实现产品经济的问题上,有两个条件必须认真对待:一是国家占有全部社会生产资料,二是产品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之后,国家有权支配所有产品。毛泽东认为:“只有当一切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了,只有当社会产品大为丰富了,而中央部门有权支配

6、一切产品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使商品经济不必要而消失。”[2]从一定意义上说,物质产品的丰富程度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与否的必备条件。毛泽东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了社会历史进程,之后又提出通过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来提高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提出改革开放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不是产品经济,在经济体制层面上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首先得把之前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是完全对立的认识否定掉,重新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自觉遵守和依据价值规律,运用价值规

7、律。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明确提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对商品生产和交换进行计划调节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因为我们国家实行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建立在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的,因此,社会经济中存在着全社会范围内按计划分配社会总劳动和因社会劳动无法直接计算而必须借助价值来间接计算这两种客观必然性,这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同时具备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双重属性,可以看成是商品经济基础上的计划经济或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指出现阶段国家经济建设的方向“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3]这一提法表明我们党改变了之前在经济建设中

8、将计划经济跟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片面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必然对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微观经济活动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必须充分尊重价值规律,逐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