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及三采区设计说明书

矿井及三采区设计说明书

ID:33135198

大小:1.07 MB

页数:124页

时间:2019-02-21

矿井及三采区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矿井及三采区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矿井及三采区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矿井及三采区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矿井及三采区设计说明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井及三采区设计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第一章采区概况4第一节采区自然概况4第二节采区地质概况5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1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21第二节采区服务年限21第三章采区巷道布置23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23第二节采煤方法及采面接续32第三节巷道掘进38第四章生产系统及设备选型40第一节提升、运输系统40第二节通风系统50第三节瓦斯抽放57第四节排水系统57第五节消火灌浆系统和注氮防火系统59第六节消防洒水系统60第七节压缩空气设备61第八节采区供配电系统62第九节采区通信联络系统91第十节主要设备(器材)清册93第五章投产工程量及准备工期95第六章灾害预防及安全

2、措施99第一节预防瓦斯、煤尘999第二节预防火灾103第三节预防水灾104第四节预防顶板事故105第五节其他灾害防治106第六节井下安全监控设备107第七节安全管理108第七章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09第一节紧急避险系统109第二节、采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112第三节、采区人员定位系统116第四节、压风自救系统119第五节供水施救系统设计122第六节、通信系统123第八章技术经济124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124第二节设计概算124第三节技术经济指标1249第一章采区概况第一节采区自然概况一、采区位置与范围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

3、有限公司井工矿(简称井工矿或该矿)隶属于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简称白音华四号露天矿)。白音华四号露天矿位于白音华煤田中部,行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苏木所辖。白音华井工矿境界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井田为一不等边四边形,东西长1.67km,南北宽7.08km,井田面积15.774km2。井田范围:东经118°36′44″~118°40′35″北纬44°56′39″~45°00′44″井工矿三采区位于四号露天矿以西。该采区东起四号露天矿境界,与四号露天矿以F1号断层相隔,西、北至井田边界,南至二、三采区之

4、间的技术境界。三采区东部以F1号断层与四号露天矿相邻。三采区南北走向长3.151km,东西倾斜宽为1.223~1.813km,平均1.559km,本区面积为4.912km2。二、井上下对照白音华煤田地处内蒙古中东部,大兴安岭西坡南段之北侧。井田地貌主要为低缓丘陵和广阔的冲洪积平原,标高960.0~978.0m,相对高差18.0m,地形总体呈现南高北低之势。三采区范围内地表标高961.06~967.87m,相对高差6.81m,地表为广阔的草原,牧民均以迁出无其它建筑物,地表情况详见井上下对照图。三、采区设计编制依据91、国土资源部《关于<

5、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煤田四号露天矿勘探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06]33号;2、《<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煤田四号露天矿勘探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国土资矿评储字[2006]27号;3、内蒙古白音华海洲露天煤矿有限公司白音华四号露天井工矿可行性研究报告;4、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煤田四号露天井工矿初步设计;5、内蒙古白音华海洲露天煤矿有限公司白音华四号露天井工矿提供的有关图纸和文字资料;6、《煤矿安全规程》;7、《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第二节采区地质概况一、地质及构造特征1

6、、地质1)井田内发育的地层自上而下有:(1)第四系(Q)褐黑色腐植土、浅黄~褐黄色砂土、浅黄~灰白~浅灰色细砂、灰~褐色粗砂、浅黄~灰~褐灰色粉砂、土黄~棕红色亚砂土(局部含铁质结核)、灰白~黄色砂砾和少量土黄~浅黄色亚粘土、黄土等组成。该层厚度一般是东南厚、西北薄,并由东北往西南逐步增厚,全区厚度为12.90~62.50m,平均28.92m。(2)第三系(N2)9一般发育有综红~深红~灰~浅黄~褐~褐黄色粘土或砂质粘土,底部含灰白~灰黄色砂砾层,局部含锰质结核,粘土塑性强,有滑感,但风干后易碎,为一套氧化环境下的河湖相沉积。与哈尔鄂博

7、组相当,但由于没有可靠的古生物方面的依据,所以暂不建组。该层厚度变化较大,西南~东北方向呈透镜状,东南~西北方向为中部厚,东南部较厚,西北部变薄。全区厚度为4.3~48.88m,平均22.80m。(3)白垩系—白音华组(K1b)以灰、深灰、灰绿色粉砂岩、粘土岩为主。次为浅灰色砂岩、砂砾岩。胶结松散,风化易碎。中部含主要煤层,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地层厚度为424.80m。含煤1~12层,煤层累计厚度最大为68.88m。自上而下为:第四段(K1b4):为灰~深灰色巨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偶夹细砂岩、钙质粉砂岩、泥灰岩等薄层。可见钙质和

8、菱铁质结核,显水平层理,富含植物化夹叶木、楔拜拉、似银杏、坚叶杉、拉发尔蕨、枝脉蕨等。在区外东北部沉积较厚。第三段(K1b3):主要由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各粒级砂岩与煤层互层。含三个煤组,煤分层多者达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