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现代文学三大高峰

我心中的现代文学三大高峰

ID:33176310

大小:71.3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2-21

我心中的现代文学三大高峰_第1页
我心中的现代文学三大高峰_第2页
我心中的现代文学三大高峰_第3页
我心中的现代文学三大高峰_第4页
我心中的现代文学三大高峰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心中的现代文学三大高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心中的现代文学史上的三大高峰——徐志摩、郁达夫、老舍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对于并列的两个优秀人物,常以“双峰并峙”、“双璧辉映”等称之。我不知道对于现代文学史上我最崇敬的三位作家,应如何称之。联想到文学史上称茅盾、巴金、老舍的长篇小说为三十年代长篇艺术的三大高峰,那就姑且称徐志摩、郁达夫、老舍是我心中的现代文学史上的三大高峰吧。提及中国现代文学,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鲁郭茅,巴老曹”,而我所崇敬的却是在这六位大家中排在末流的老舍,以及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并不上数的徐志摩和郁达夫。一、新月上伐桂的高手我个人偏好中国古代文学,因此在上大学之前,对现代文学知之甚少。徐志摩却是在我上高中

2、时就深深喜欢的现代作家、诗人。初识他,是《再别康桥》,那时还年幼,不太懂得诗中的景致情韵,只是被优美轻盈的词句吸引。真正对这位诗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在高中时,一篇课外阅读,胡适的《追悼志摩》:“志摩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的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漆漆的大雾里,一个猛烈的大震动,三百马力的飞机碰在一座终古不动的山上……我们初得着他的死信,却不肯相信,都不信志摩这样一个可爱的人会死得这么残酷。但在那几天精神震撼稍稍过去之后,我们忍不住要想,那样的死法,也许只有志摩最配。我们不相信志摩会‘悄悄的走了’,也不忍想志摩会死一个‘平凡的死’,死在天空之中,大雨淋着,大雾笼罩着,大

3、火焚烧着,那撞不倒的山头在旁边冷眼瞧着,我们新时代的新诗人,就是要自己挑一种死法,也挑不出更合适、更悲壮的了。”这段对徐志摩逝世的感慨所道出的志摩之死的不平凡,引着我去阅读这个诗人不平凡的一生。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海宁硖石一个富商之家。1911年春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4年考入北大预科,后赴美、英留学四年。志摩回国后,很快以《康桥再会吧》等诗作震惊文坛。说到徐志摩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为现代文学作出的贡献,我很为他鸣不平。曾经读到许多当时名流对徐志摩的评价。有人说,徐志摩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没有什么贡献,他的代表作是没有什么社会意义的《再别康桥》。更让我不能接受的是,

4、著名诗人臧克家曾在一篇文章中把徐志摩和新月社的另一巨擘闻一多先生做了一番对比:“闻一多的诗作里,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关怀人民的生活。1922年赴美留学,在太平洋的船上,就赋诗四首,表现了他的故国之恋。徐志摩先生20年代初曾去美国,后又转入剑桥。在他的诗中,我们读不到像闻先生写的留美感愤那样的诗篇。在英国留学时间虽然不长,却一见钟情,眷恋终生……请看诗人心中的康桥,何等美丽,几乎是人间难寻的仙境一般!大有英伦胜祖国,月是康桥明之概。闻一多先生赴美留学,一下地就痛心疾首,甚至在太平洋的船上就依依不愿离开故国。而徐志摩先生呢,身在英伦,却没有一诗一文对英帝国主义表示不满,或对

5、祖国表示眷恋;反之,却把康桥写成人间天堂,不胜依恋,甚至: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帝国主义分子,把中国人的人格降与狗同等,有一点血性的人,能不为之怒火中烧、誓不戴天?!徐志摩先生却在英国首府康桥的水中,情愿做一条柔草!”我对臧克家的这种看法实在不敢苟同。这是偏激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对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我也深表崇敬,但是不能说徐志摩是不爱国的!二者诗歌风格不同,徐志摩偏浪漫,闻一多偏现实,自然诗中所写景致、所抒情感有所不同,如同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难道我们能说杜甫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爱国,李白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不爱国?!再者,徐志摩在

6、剑桥留学期间,邂逅林徽因,坠入爱河,最后却未能与之结为终生伴侣。康桥承载了他与林徽因的一段情缘,那是他终身难忘的回忆,所以他对康桥、对英伦眷恋终生也是对这份求之而不得的爱情的寄托,无可厚非。对于说《再别康桥》没有社会意义,我想问,为什么一定要把文学和政治联系到一起?!在我看来,文学只是一种作者用来描绘所见所闻、抒发自身感慨的形式,我不赞同“以文载道”,使文学成为政治的工具!我认为,徐志摩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意义,难道所谓的社会意义只是政治方面的么?文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不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吗?1923年,徐志摩和胡适等人成立新月社,是为

7、名噪一时的文学团体。1925年底,应邀担任《晨报副刊》的编辑工作,先后开辟《诗镌》《剧刊》两个专栏。《诗镌》倡导了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诗形式运动,对中国新诗有一定影响,为新格律诗的尝试做出了实际的努力与贡献,开启了新诗创作与理论建设的新局面。1928年3月10日,徐志摩主编的《新月》月刊正式发行。以上所述只是志摩从事文学活动的一部分,由此可见,他在新月派中的重要地位,新月派在他的领导下,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无可取代的重要贡献!徐志摩大力倡导和实践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