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ID:33177826

大小:4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1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_第1页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_第2页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_第3页
资源描述: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深圳市新秀小学谭巧娟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和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并会用竖式计算。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同学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试商。教具准备点子图若干张,表格,课件,小棒。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个小竞赛,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激发学

2、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此活动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出新课中要探索的知识点。。为后面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作好准备。一、复旧引新1.谈话:先来一个小竞赛:“圈点子”游戏,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每组派一人上来领一张点子图。)2.根据点子图的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合作,作好记录。3.选派一个代表上来填表格。点子个数每份个数圈了几份还余几个除法算式余数比除数小组152①153②154③155④156⑤157⑥4.展示学生的“作品”。表扬完成得好的小组。二、探索新知1.找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15÷2=7……115÷4=3……

3、315÷6=2……315÷7=2……12.教学试商的方法(1)选“15÷4”作为例子讲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板书:4)15)试商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关键,也是教学中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探讨出试商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规律,这样,学生学得的知识不是教师强加的,才能理解深刻,主动掌握。例题比较简单易懂,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完全能掌握。让学生判断正误,在辨别中掌握方法。练习题的设计能围绕本课教学的重点,具有层次性。(2)小组讨论:商是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个别学生谈想法。)(3

4、)谈话: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四()十五?(没有)再想一想:有没有一个数和4相乘的积最接近15,但又小于15的?(有)师生在谈话过程中完成如下板书:1543312)3.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观察比较1中有余数的四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能说说为什么吗?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4.带着问题看课本上的例题:(1)为什么把一个桃子放在一边?(2)为什么商后面写“盘”,余数后面写“个”?(3)竖式上各个数各表示什么?(4)竖式中,商1或3行吗?为什么?5.尝试完成

5、“试一试”。(1)请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师有18个气球,分给5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2)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独立计算。(3)交流评价收集学生不同的竖式计算展示,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①商2余8的②商3余3的③商4的思考讨论:哪些商合适?哪些商不合适?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原因)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和进行竖式计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用投影仪展示某学生的竖式计算并让他选两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让学生说说题目的

6、意思再做。2.抢答。(看谁反应快)通过抢答,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1)(讲故事)小红家里有4个人,一天吃晚饭时,小红马上拿来9根筷子,妈妈说她拿的不对。你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口里最大能填几?3×口<19口×4<275×口<23(3)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有可能是几?最大是几?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试商?(想几和除数相乘接近被除数而又小于被除数。)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设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表格)

7、1543312)15÷4=3……315÷2=7…115÷4=3…315÷6=2…315÷7=2…1想:我发现了:4与几相乘最接近余数要比15又小于15。除数小。教学反思新学期一开始就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第一课时,由于有实物摆弄,有图帮助理解,感觉到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得很好。上完第二课时后,问题出来了:学生不知道怎样试商,余数有什么规律,脱离了实际操作或没有实物看,学生解题感到相当的困难。这是怎么回事呢?课后我认真分析了一下,认为有几点原因:一、新知的教学进度过快,教学时对学生的旧知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掌握情

8、况估计有误;二、完全按课本思路教学,例题过于简单,且有图帮助理解,学生很容易看懂,而后面的练习较例题难,学生解答起来有难度。找到了原因,我马上对这一课时进行重新备课。当我第二次教这个内容时,按这份教案的思路上课,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认为这一节课中有几个地方设计得不错:一是开头用了一个小竞赛,:“圈点子”游戏,让学生动手、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