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岩爆防治研究专题报告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岩爆防治研究专题报告

ID:33288986

大小:457.00 K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2-23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岩爆防治研究专题报告_第1页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岩爆防治研究专题报告_第2页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岩爆防治研究专题报告_第3页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岩爆防治研究专题报告_第4页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岩爆防治研究专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岩爆防治研究专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岩爆防治研究专题报告1.本工程引水隧洞岩爆问题概述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雅砻江锦屏大河弯处雅砻江干流上。位于川滇菱形断块。出露的岩石主要有:下古生界为碎屑岩类,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变质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玄武岩、火山碎屑岩,以及前震旦系变质岩系,古生界碳酸盐岩,峨眉山玄武岩和碎屑岩,中生界碎屑岩、粘土岩。中更新世以来的堆积物主要沿河谷与山麓地带零星分布。从大地构造上,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东南部,中生代以来经受印支、燕山,特别是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一系列迭瓦状逆冲断层、地层倒转、“A”型平卧褶皱和拉伸线理以及沿断

2、层形成的飞来峰构造,构成变形较强烈的地台边缘褶皱带和断裂带;雅江褶皱带是古生代至三迭纪的地槽褶皱带。三迭纪末的印支运动使其褶皱回返,燕山运动影响本区,有花岗岩类侵入。喜山运动强烈隆起并伴有断裂活动。区内的断裂构造发育。工程区地处高地应力区,引水隧洞上覆岩体一般埋深1500~2000m,最大埋深约为2525m,而岩爆现象则是其最具体的体现。岩爆是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现场调研和室内测试,对引水隧洞围岩岩爆的模式、分级、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等开展了深入研究,表明锦屏引水隧洞在开挖过程中将产生岩爆,其强烈程度以轻微~中等为主,局部洞段将发生强烈~极强岩爆

3、,预测今后(以4#洞线为例)累计发生岩爆的长度约5548m,无岩爆段长度约11119.1m,其中发生轻微量级岩爆长度约3291m,中等量级岩爆长度约1211m,强烈量级岩爆长度约895m,极强量级岩爆长度约151m。25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振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岩爆防治研究专题报告通过对辅助洞岩爆现场调研,辅助洞岩爆发育特征与长探洞岩爆特征一致。由于东端辅助洞局部所发生的岩爆强烈程度与长探洞相对应的部位进行对比,辅助洞内所发生岩爆等级要比长探洞严重,且辅助洞的埋深要比长探洞浅了约200m,说明在锦屏工程区岩爆存

4、在着一定的尺寸效应。同样地,在与目前东端辅助洞相同高程的引水隧洞,由于其开挖洞径达到13m,发生岩爆时,会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尺寸效应。在国内外有很多关于岩爆的分析及施工案例,在此对有关岩爆做出一个专题报告,以便更好的处理好锦屏工程的岩爆现象。1.岩爆的特征及分类岩爆,又称矿山冲击,是在深埋洞室的施工掘进中洞室临空面边缘突然发生类似爆炸的巨响,并有岩石开裂、岩块弹射或崩塌掉块的现象。它是深埋洞室或隧道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自1738年首次报导了英国锡矿发生岩爆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西德、南非、中国、波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奥地利、意大利、瑞典

5、、挪威、新西兰、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印度、比利时、安哥拉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有岩爆问题。岩爆最强的可使整个矿坑、隧洞摧毁;同时造成的矿震最大可达3.2~4.6级以上,烈度达7~8度,使地面遭受破坏。我国从1949年到1985年5月在32个重要煤矿中,至少发生过1842起煤爆和岩爆。1965年1月至3月,成昆线关村坝隧道(长6107m)昆明端施工时多次发生岩爆,造成人身事故,威胁施工安全。25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振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岩爆防治研究专题报告岩爆是极为复杂的动力现象。各国对此现象进行了大量的

6、研究,目前多数停留在假说和试验阶段。我国对岩爆的研究,近年来有所突破。如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谭以安对天生桥电站引水隧洞的岩爆灾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岩爆一般力学特性和破坏断口的电微扫描分析确定,岩爆属于张、剪脆性破坏。对岩爆部位探洞详细观测,除了把爆裂面以内的围岩分为塑性带(松动圈)和弹性带外,进一步把松动带细分为劈裂-剪切带、劈裂带。经过综合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岩爆是具有大量弹性应变能储备的硬质脆性岩体,由于开挖洞石和坑道,使地应力分异、围岩应力跃升及能量进一步集中,在围岩应力作用下产生张-剪脆性破坏,并伴随声响和震动,而消耗部分弹性应变能的同时,

7、剩余能量转化为动能,使围岩由静态平衡向动态平衡失稳发展,造成岩片(块)脱离母体,获得有效弹射能量,以猛烈向临空方向抛(弹、散)射为特征,是经历“劈裂成板-剪断成块-块片弹射”渐进过程的动力破坏现象。岩爆是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应力场和由于深埋洞室的施工开挖临空条件变化造成瞬间围岩压力集中,改变了围岩周围的应力状态和性质等条件下产生的。目前观察到岩爆现象多发生在深埋大于200m地下建筑物中,如云南天生桥引水隧洞埋深200~250m(厚层灰白色灰岩)、成昆线官村坝隧道埋深500~900m(含燧石结核的硅质灰岩)、日本关越隧道埋深730m(石英闪长岩和角页岩

8、)、日本新清水隧道(长13490m,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