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平时作业精选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平时作业精选

ID:33304611

大小:126.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2-24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平时作业精选_第1页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平时作业精选_第2页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平时作业精选_第3页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平时作业精选_第4页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平时作业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平时作业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教育专科试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平时作业次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其他总成绩成绩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分校、工作站:教学班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制第30页共30页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一次平时作业得分批改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中国封建社会的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先教蒙学读物;然后学习以_“五经”、“四书”为主体的儒家经典;以文选作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2.我国古代流传最著名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3.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写作经验主要有四点:第一,注重基本功训练;第二,多

2、读多写多改;第三,作文从模仿入手,第四,先放后收。4.五四运动以后,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变化是现代文在语文教学法中取得了合法地位,并逐步占据主要地位。5.1956年秋我国语文教育进行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6.1963年,张志公发表的《说工具》一文提出了著名的“工具说”,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P9下)7.在语文教学中,读解课文应抓住三个主要环节:感知性认读、理解性阅读和鉴赏性评析。(P15)8.(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9.语感能力即语言的(感觉能力)。10.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第30页共30页11.语文的应用能力包括

3、(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12.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的特征主要有:第一,(依赖性)、第二,(被动性)、第三,(封闭性)、第四,(个体性)、第五,(保守性)。得分批改人二、简答题 (每小题7分,共28分)1.中国古代语文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答:中国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是:第一,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第二,识字使用韵语和对偶  ,便于朗读、记诵。第三,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第四,识字教学联系日常生活。第五,注重激发儿童兴趣。2.简述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弊端。答:第一脱离口语实际。第二脱离应用实际。第三忽视文学实际。第四忽视知识教育

4、。3.简述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关系的具体表现。(1)对待学生要尊重、赞赏、帮助、引导第30页共30页(2)对待自我要反思(3)对待其他教育者要合作4、简述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重要意义。答:(一)认识语文课程性质,促进语文教学(1)认识语文课程的交际工具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应用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3)认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4)认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认识语文课程性质,促进语文

5、教学研究(1)认识语文课程性质,促进语文理论研究(2)认识语文课程性质,促进语文教学应用研究得分批改人三、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联系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61页?答:(1).调动学生的语感能力。在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时,要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提高语感的质量和发展速度,引导学生发展语言的质感、敏感、通感、幽默感、美感。第30页共30页(2).调动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整理,把记忆的内容由繁化简,以简驭繁;通过反复,及时巩固;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合理的记忆单位;把记忆同观察、思维、想像联系起来,把记忆同感知、理解、体验结合起来。

6、(3).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语言材料展开各种方式的联想和推理,包括横向联想和推理,纵向联想和推理,其具体形式有接近、因果、种属(整体与部分)、表里(现象与本质)、对比(相异、相对、相反)、类比(相同、相似、相关)等各种联想和推理。(4).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利用语言描述、设置场景、设置悬念等方法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在阅读中,利用文章中的生活情景、美好情境等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他如写作中的改写、扩写,口语交际中的讲故事、听科普报告等,都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语文学习习惯。1、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3、倾

7、听、交流的习惯。4、质疑问难的习惯。5、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6、读书看报的习惯。7、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8、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9、勤于动笔的习惯。第30页共30页10、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得分批改人四、案例分析题(22分)(教材25—26,参看例文,回答文中提出的问题)《归园田居》教学铃声响起,语文老师走进教室,微笑着摆摆手,开始上课:“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陶渊明诗歌的代表作《归园田居》,请靠黑板的同学板书课题和作者名字,请熟悉作者的同学给大家介绍陶渊明。”说完自己也找个地方坐了下来。一位同学起立介绍了陶渊明的简单生平,描绘了他的理想世界

8、桃花源;老师起立,给同学们背诵了《五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