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爱-[德]e.弗洛姆着

生命之爱-[德]e.弗洛姆着

ID:33342457

大小:249.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2-25

生命之爱-[德]e.弗洛姆着_第1页
生命之爱-[德]e.弗洛姆着_第2页
生命之爱-[德]e.弗洛姆着_第3页
生命之爱-[德]e.弗洛姆着_第4页
生命之爱-[德]e.弗洛姆着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之爱-[德]e.弗洛姆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命之爱[德]E.弗洛姆著人类的历史最终将证明她是否走过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在许多体面的葬礼上,死者的功绩被人一一历数,但并不能使我们逃避一个冷酷的问题:我们曾经活过吗?我们现在活着吗?我们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还是按照什么人给我们规定的方式生活?——弗洛姆致读者人,是一切价值的尺度。人只能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一切、判断一切、评价一切、选择一切。是的,如果没有了人类,那曾经回荡过牧童笛声的田野小溪、那曾经留下过情侣足迹的林间小路。那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除了“存在”之外,还有什么“魅力”?那狼虫虎豹、地震洪峰又算是什么“灾害”呢?不言而喻,世界之所以有善与恶、美与丑、欢乐与苦难的冲突,全都是因为

2、有了人这“万物之灵”。宇宙本无所谓无情有情,有情的世界是人创造的,是人的世界。虽然结构主义者福柯认为,世界开始的时候不需要人,世界结束的时候也不需要人。但问题在于,不管世界是否需要人,人却需要世界,因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马克思说过:“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因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可悲的是,人经常把自己当作实现非人目的的手段。因此,人呵,不能不无数次地向自己提出在童年时代就已经提出的要求:好好地认识自己,解开人生之谜,以最终“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

3、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人是目的”。《人人丛书》将以人作为对象,力图对人的本质、人的历史发展、人的社会生活、人的思想意识、人的伦理道德等人的问题进行探讨,从新的角度展示当代中外学术界,思想界对人和人的问题的思考。丛书分两个系列,著译并重。第一系列为译作,介译本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术界探讨人的问题的人文科学力作。第二系列为著作,着重对中西和青年问题进行研讨。两个系列都是关于人的问题的探索性论著。作者向读者展示的也许是你从未涉猎过的领域,那里面有真理的闪光;有你还一时不能完全理解的新观念;也可能有应摈弃的谬误。但这一切,对于拓展当代青年的思维空间和思想视野,无疑会

4、有所裨益。马克思主义认为,青年人既要懂得唯物主义,也要了解唯心主义,单一的思维方式或狭窄的思维领域不利于青年思想的成熟。这是我们编辑本丛书的目的。愿“人人丛书”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人人丛书》编委会1987.8于北京原编者序言这里所记录的是伊利希·弗洛姆一生第八个、也是最后一个十年中的思想。他永远不停地工作着,不停地阅读、写作、计划、研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对世界敞开心扉,充满好奇。他毕其—生精力而成的十卷集著作正是在这十年中达到高潮和臻于完善的。做为一个清醒而严厉的警世者,他在评价这个时代的时候总是不断地运用自己在这—阶段中形成的观点。于是。我们献给读者的这部诞生在无线电播音室里

5、的思想录,成了弗洛姆全部著作的一个有趣补充。它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它的新奇,而更多地在于它的活力。在于作者对自己如此深信不疑的思想所做的那种富于特色的表述。这些谈话大部分是在卢卡诺地区弗洛姆的公寓里录制的,还有一些则是在苏黎世我们的播音室里。读着它,我们又一次生动地经历着与这位伟大的长者进行过的那些会面和对话的场面。除了早期的一些用严谨的、学院式的德文写成的著作外,我们现在所知的大部分弗洛姆的德语著作都是由英语翻译而来的。而在这里,他又重新使用了他的母语,这对于摆脱书面语言的限制而充分发挥他的风格是很重要的。马西亚新·克罗狄乌斯曾经说过,书面语言就象一个能把美酒变成水的邪恶的漏斗。在这里,我们使

6、用的是弗洛姆讲话的原文,凡是听到过他讲话的人,都可以在读到这本书的时候重温那种体验。我同他的第一次会面是在1970年的苏黎世斯多尔汉。我们讨论着第二天要录制的关于富足和由此而产生的厌倦等一系列谈话的内容。他坐在我的对面,脸上带着那种特有的专注神情,完全不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讲述着他的思想轮廓。当他娓娓而谈的时候,我不觉松了一口气,心里想:这下好了,希望他一直这样谈下去。但是只过了—会,他的话锋一转指向了我。他想听听我的不同看法,更重要的是向我打听他将面对什么样的听众。他坚持认为自己对德国的生活非常熟悉,并认为自己应该尽量地接进那些听众,他有这样—句座右铭:用他们的语言讲话,但并不只拣他们爱听

7、的说。他准备得很充分,身边带了一大堆笔记和草稿,在我们谈话时还不停地往上写着什么。但是第二天早上,他却两手空空站在我面前。我们开车到了播音室,他—进门就立刻坐到话筒前,即席发表了他的六篇演讲,每一篇都是精确的二十九分钟。他提出的唯一条件是我必须在场:他需要一个讲话的对象,一个他的那些看不见的观众的代表。弗洛姆专心致志于他的课题,做着苏格拉底式的哲学漫游,似乎已经忘记了我的存在。正在这时,我发觉在那道把我们隔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