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乃宣法律思想的研究

劳乃宣法律思想的研究

ID:33351049

大小:2.73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2-25

劳乃宣法律思想的研究_第1页
劳乃宣法律思想的研究_第2页
劳乃宣法律思想的研究_第3页
劳乃宣法律思想的研究_第4页
劳乃宣法律思想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乃宣法律思想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盏蓝迄B期:兰!兰:!:竺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2、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支作者签名:趟导师签名:t盟日期:业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中文摘要⋯⋯⋯⋯⋯⋯⋯⋯⋯⋯⋯000⋯⋯⋯⋯⋯⋯⋯⋯⋯⋯⋯⋯⋯⋯⋯⋯1ABST刚忙T⋯⋯⋯⋯⋯⋯⋯⋯⋯⋯⋯⋯⋯⋯⋯⋯⋯⋯⋯⋯⋯⋯⋯000⋯⋯⋯⋯⋯⋯⋯3弓I言⋯⋯⋯⋯⋯⋯⋯⋯⋯⋯⋯⋯⋯⋯⋯⋯⋯⋯⋯⋯⋯⋯⋯⋯⋯⋯⋯⋯⋯⋯⋯⋯1第一章劳乃宣法律思想的形成及其社会背景⋯⋯⋯⋯⋯⋯⋯⋯⋯⋯⋯⋯⋯⋯⋯⋯3一、劳乃宣法律思想的形成⋯⋯⋯⋯⋯⋯⋯⋯10⋯⋯⋯⋯⋯

3、⋯O0Oa⋯3(一)劳乃宣的儒学抱负⋯⋯⋯⋯⋯⋯⋯⋯⋯⋯⋯⋯⋯⋯⋯⋯⋯⋯⋯⋯⋯⋯⋯4(二)劳乃宣的民间为官实践⋯⋯⋯⋯⋯⋯⋯⋯⋯⋯⋯⋯⋯⋯⋯⋯⋯⋯⋯⋯⋯4(三)劳乃宣重视礼学教育并身体力行⋯⋯⋯⋯⋯⋯⋯OIQOgt0⋯⋯⋯⋯6二、劳乃宣法律思想的背景⋯⋯⋯⋯⋯⋯⋯⋯⋯⋯⋯⋯⋯⋯⋯⋯⋯⋯⋯⋯⋯⋯⋯7(一)乱世之下的尚古情怀⋯⋯ODllOQt0⋯⋯⋯⋯⋯⋯⋯⋯⋯⋯⋯⋯⋯⋯7(二)清末危机催生变法思想⋯⋯O0⋯⋯⋯⋯⋯⋯⋯⋯⋯⋯⋯⋯⋯⋯⋯⋯⋯8(三)坚持礼学实践成为顽固派⋯⋯⋯⋯⋯⋯⋯⋯⋯⋯⋯⋯⋯⋯⋯⋯⋯⋯⋯⋯8第二章劳

4、乃宣立足本土的法律观⋯⋯⋯⋯⋯⋯⋯⋯⋯⋯⋯⋯⋯⋯⋯⋯⋯⋯⋯⋯⋯lO一、以风俗民情为本支持礼教入律⋯⋯⋯⋯⋯⋯⋯⋯⋯⋯⋯⋯⋯⋯⋯⋯⋯⋯⋯⋯10(一)尊重本土风俗⋯⋯⋯⋯⋯⋯⋯⋯⋯⋯⋯⋯⋯⋯⋯⋯⋯⋯⋯⋯⋯⋯⋯⋯⋯10(二)驳“收回领事裁判权说”⋯⋯⋯⋯⋯⋯⋯⋯⋯⋯⋯⋯⋯⋯⋯⋯⋯⋯⋯12(三)强调道德和法律的互动关系⋯⋯⋯⋯⋯⋯⋯⋯⋯⋯⋯⋯⋯⋯⋯⋯⋯⋯⋯13二、力图与“国家主义”相融合⋯⋯⋯⋯⋯⋯⋯⋯⋯⋯⋯⋯⋯⋯⋯⋯⋯⋯⋯⋯⋯14(一)家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争论⋯⋯⋯⋯⋯⋯⋯⋯⋯⋯⋯⋯⋯⋯⋯ooo·o015(二)将“家族主

5、义”广义化衔接“国家主义”⋯⋯⋯⋯⋯⋯⋯IOllt⋯⋯⋯⋯15三、劳乃宣的立国主张:君主立宪制⋯⋯⋯Oa⋯⋯⋯⋯⋯⋯⋯⋯⋯⋯⋯⋯⋯18(一)劳乃宣认为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条件尚不具备⋯⋯⋯⋯⋯⋯⋯⋯⋯⋯⋯18(二)劳乃宣支持君主立宪制中的民本思想⋯⋯⋯⋯⋯⋯⋯⋯⋯⋯⋯⋯⋯⋯⋯20(三)劳乃宣把君主立宪当做是立国的另一种出路⋯⋯⋯⋯⋯⋯⋯⋯⋯⋯⋯⋯20(四)劳乃宣谈民主实现的条件⋯⋯⋯⋯⋯⋯⋯⋯⋯⋯⋯⋯⋯⋯⋯⋯⋯⋯⋯⋯22第三章劳乃宣主张变法的辩证法律思想⋯⋯⋯⋯⋯⋯⋯⋯⋯⋯⋯⋯⋯⋯⋯⋯⋯⋯23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

6、强调变法的迫切性⋯⋯⋯⋯⋯⋯⋯⋯⋯⋯⋯⋯⋯OollI01OIQIO⋯⋯23二、论证变法的必然性⋯⋯⋯⋯⋯⋯⋯⋯⋯⋯⋯1OI0⋯⋯⋯⋯⋯⋯⋯⋯23三、强调变法的本土性⋯⋯⋯⋯OQ⋯10111Ol01⋯⋯⋯⋯⋯⋯⋯⋯24四、指出变法必须慎重⋯⋯⋯⋯⋯⋯⋯⋯⋯⋯⋯⋯⋯⋯⋯⋯⋯⋯⋯⋯⋯⋯⋯⋯⋯27(一)以日本为“反例”警示中国⋯⋯⋯⋯⋯⋯⋯⋯⋯⋯⋯⋯⋯⋯⋯⋯⋯⋯⋯27(二)与欧美各国进行类比⋯⋯⋯⋯oa⋯⋯⋯⋯⋯⋯⋯⋯⋯⋯⋯⋯⋯⋯⋯⋯28五、指出变法要循序渐进⋯⋯⋯⋯⋯⋯⋯⋯⋯⋯⋯⋯⋯⋯⋯⋯⋯⋯⋯⋯⋯⋯⋯⋯28第四章劳乃宣

7、法律思想评析⋯⋯⋯⋯⋯⋯⋯⋯⋯⋯⋯⋯⋯⋯⋯⋯⋯⋯⋯⋯⋯⋯⋯31一、关于劳乃宣的既往评价⋯⋯⋯⋯⋯⋯⋯⋯⋯⋯⋯⋯⋯⋯⋯⋯⋯⋯⋯⋯⋯⋯⋯31二、劳乃宣身份的重新定位⋯⋯⋯⋯⋯⋯⋯⋯⋯⋯⋯⋯⋯⋯⋯⋯⋯⋯⋯⋯⋯⋯⋯32(一)“德主刑辅”的实践者⋯⋯⋯⋯oolla⋯⋯⋯⋯⋯⋯⋯⋯⋯⋯⋯⋯⋯⋯32(二)温和的改革派⋯⋯⋯⋯⋯⋯⋯⋯⋯⋯⋯⋯⋯⋯⋯⋯⋯⋯⋯⋯⋯⋯⋯⋯⋯34三、重新认识劳乃宣法律思想⋯⋯⋯⋯⋯⋯⋯⋯⋯⋯⋯⋯⋯⋯⋯⋯⋯⋯⋯⋯⋯⋯37(一)撕掉劳乃宣身上的标签⋯⋯⋯⋯⋯⋯⋯⋯⋯⋯⋯⋯⋯⋯⋯⋯⋯⋯⋯⋯⋯37(二)立足本土温

8、和改革是劳乃宣法律思想的核心⋯⋯⋯⋯⋯⋯⋯⋯⋯⋯⋯⋯40(三)劳乃宣法律思想于当代法制建设的损益⋯⋯⋯⋯⋯⋯⋯⋯⋯⋯⋯⋯⋯⋯42结语⋯⋯⋯⋯⋯⋯⋯⋯⋯⋯⋯⋯⋯⋯⋯⋯⋯⋯⋯⋯⋯⋯⋯⋯⋯⋯⋯⋯⋯⋯⋯44参考文献⋯⋯⋯⋯⋯⋯⋯⋯⋯⋯⋯⋯⋯⋯⋯⋯⋯⋯⋯⋯⋯⋯⋯⋯⋯OIQ⋯⋯⋯⋯45致谢⋯⋯⋯⋯⋯⋯⋯⋯⋯⋯⋯⋯⋯⋯⋯⋯⋯⋯⋯⋯⋯⋯⋯⋯⋯⋯⋯⋯⋯⋯⋯48山东大学硕士学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