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模拟试卷

刑法学模拟试卷

ID:33360946

大小:84.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5

刑法学模拟试卷_第1页
刑法学模拟试卷_第2页
刑法学模拟试卷_第3页
刑法学模拟试卷_第4页
刑法学模拟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法学模拟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综合练习题一、解释名词:1.犯罪2。犯罪构成3。.犯罪客体3.同类客体4.直接客体5.一般客体6.犯罪对象7.犯罪客观方面8.危害行为9.犯罪的作为10.犯罪的不作为11犯罪主体12.刑事责任年龄13.刑事责任能力14.犯罪特殊主体15.犯罪主观方面16.故意17.直接故意18.间接故意18.过失19.疏忽大意的过失20.过于自信的过失21.意外事件二、单项选择题1.说明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很多,其中,只有(A)才是一切犯罪构成必须的必要要件。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2.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

2、任的年龄阶段是(A)。A.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B.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C.已满十六岁不满十八岁D.不满十八岁3.我国刑法规定,(B)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A.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B.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C.已满十六岁不满十八岁D.不满十八岁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D)。A.从轻处罚B.减轻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行为人(A)认识的错误不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A.法律上B.事实上C.犯罪客体上D.行为方式上6.(B)完全不负刑事责任。A.16岁以下的人B.不满14岁的人C.不满16

3、岁的人D.不满18岁人7.按照对结果的预见程度,犯罪故意可分为(B)。A.突然故意和预谋故意B.确定故意和不确定故意C.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D.必然故意和可能故意8.冬季某日,爆炸工某甲由于工友邀请打牌,将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随手放在炉子旁边,以致发生爆炸事故,某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A)。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间接故意D.意外事件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过失行为(C)才能构成过失犯罪,否则不能构成过失犯罪。A.只有造成后果的B.只有造成一般后果的C.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D.只有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10.甲与乙有

4、仇,甲欲杀死乙,而误把丙当作乙杀死。对甲(D)。A.应当进行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故意杀人既遂B.应定故意杀人未遂,因甲对丙的死亡主观上没有故意C.应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过失杀人D.只是一个故意杀人罪11.王甲蓄意杀害李乙,夏季某日晚潜入某乙的院子,见院子地面有个黑影,便以为是乙在乘凉,举枪射击,结果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狗,对甲的处理()。A.按故意杀人未遂处理B.按故意杀人预备处理C.如果打死牲畜情节严重,可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处理。D.按故意杀人中止处理12.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

5、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A.不构成犯罪B.属于意外事件C.故意杀人预备D.故意杀人未遂13.甲、乙有仇,甲蓄意报复乙。一天,甲想在较远的地方向乙开枪,由于技术不好,甲没有把握打中乙,但仍然开枪,甲开枪后,未将乙打死。甲的这种故意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刑法学模拟卷6/614.甲是铁路扳道员,在调车作业完毕后,由于粗心没有把线内的道岔恢复定位,以致后一次列车驶入,发生与其他机车相撞事故,甲的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过失C.过于

6、自信过失D.间接故意15.某甲将有毒物品放在某乙的饭中,但是某乙未吃,就因其心脏病发作而死。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A.不构成犯罪B.属于意外事故C.过失杀人D.故意杀人未遂1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要求行为人对其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的()。A.客观基础B.主观基础C.唯一根据D.充分根据17.犯罪在主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A.犯罪过失B.犯罪动机C.犯罪目的D.刑法中的认识错误18.直接故意与间接的主要区别是()。A.意识特征不同B.意志特征不同C.危害大小不同D.处罚轻重不同19.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区别的关

7、键是()。A.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是否预见B.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是否应当预见C.客观上是否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D.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20.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关键是()。A.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是否持否定态度B.轻信危害结果能够避免是否确有依据C.是否采取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D.对危害结果是否有认识21.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A.故意犯罪B.直接故意犯罪C.间接故意犯罪D.过失犯罪16(1)17(3)18(2)19(2)20(1)21(2)22.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

8、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聚众淫乱罪B..组织淫秽表演罪C.寻衅滋事罪D.无罪23.陈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原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问:对陈某应当如何处理?(    )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