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动因的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的实证分析

ID:33541098

大小:2.86 MB

页数:78页

时间:2019-02-27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的实证分析_第1页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的实证分析_第2页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的实证分析_第3页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的实证分析_第4页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的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前言国的对夕卜出口,从家电的反倾销、纺织品设限到被焚烧的鞋城,屡遭抵制。中国产品总是被当作国外市场的侵略者。即使这样,以低档产品为主的中国经济显露出迸一步的危机。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产业面临着升级的压力。2004年开始,珠三角号称短缺民工200万,且民工荒风迅速向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蔓延。民工荒意味着民工工资待遇要求的提高,也即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更意味着单靠低成本竞争的经济增长模式己无法持续(殷莉,2007)。~些外资企业已开始撤离中国,越南、印尼、印度等国家正计划用成本优势抢夺我们引进的外资(经济参考报,2008)。在低端产业中国逐渐丧失优势的同时,接续产业,

2、主要是家电汽车等高端组装工业,出现了更多的发展问题。倍受看好并被认为是发展楷模的手机业,由于突然面临的液晶显示屏、晶体振动器、LCD连接器及控制器等核心部件严重缺货,使中国企业遭受沉重打击,外国企业开始联合用技术进入门坎限制中国企业的发展。例如,在DVD领域,外国企业看到时机成熟,开始联手大幅提高专利费用,使国内企业陷于绝境;在汽车产业方面,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遭到了彻底的失败,目前已出现外方通过对技术与产品的绝对控制、指挥中方在国内进行激烈竞争的残酷局面。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超过2000亿美元。在美、日、欧盟的联合施压下,中国已实施人民币汇率的小范围浮

3、动。即使是千分之几的上浮,人民币升值给中国劳力密集型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可以预见,如果人民币升值10%,不少以低劳力成本竞争的出口企业将因成本导致价格上涨而失去出口市场。进入中国的跨国资本,其根本目的在于赚取相对利润;它们可以从世界各地转移过来,也可以从中国转移出去:抽走资金、技术、市场等基本要素,给中国留下的将是产业荒漠一废弃的厂房、过时的设备和失业的员工(商务周刊网络版,2008)。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超过75%,丢失出口市场和外资企业意味着国民经济的衰退(Karlssoneta1.,2007)。事实上,这一过程已经开始。从2007年起,珠三角地

4、区的初级制造企业开始大量流失。因此,尽管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其增长方式却属于工业化过程初级阶段的粗放型,其特征是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低产出。面对国际趋势和国内形势的新挑战,新一届中央政府对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进步、产生的问题、以及中国的国情有着清醒的认识,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科技力量的持续增第一章前言长,更重要的是知识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本研究正是在这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创新的国际背景下,重新思考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2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确定过去30年我国经

5、济体扩张的增长方式,并分析其能否支持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通过深入考查Romer的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和Jones的准内生增长理论模型(Semi—endogenousgrowthmodel)在知识生产函数方程参数上的差异,建立中国的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并用中国的数据进行经验估计。通过对1982--2005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益做一个实证估计,进一步分析这种生产组合水平能否构成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问题。3研究意义与创新点知识和研发投资回报的可无限递增(Increasingreturns)构成了新增长理论的基石。最近几年,新增长理论的新动

6、态开始转向了基于研发(R&D)增长推动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Romer,1990;GrossmanandHelpman,1991a,1991b;AghionandHowitt,1992)。这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核心是用以描述知识创新过程的知识生产函数方程。在Romer的内生增长模型中,资源向知识产业部门的稳定流动导致整个经济体的生产力的提高,它是知识生产(时间方向)过程中的溢出的结果,是可递增的。PaulRomer(1990)的理论模型(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假设,这一知识库的增长速度与知识产业部门中研发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是一种正比的线性关系。这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

7、研发的投资来提高社会科技创新的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经济体的生产力,并持续地提高人均GDP的增长率。这为中国目前提倡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Romer的理论模型最近受到了挑战。美国加洲大学伯克莱(Berkeley)分校的经济学教授CharlesJones(1995)根据美国二战迄今的数据估算发现,研发人力资源和全要素技术生产力的增长速度之间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几乎同期进行的对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体的实证研究(CoeandHelpman,1995)也发现,研发人力资源、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