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本性:胡焕庸线的突破与打破问题

地理本性:胡焕庸线的突破与打破问题

ID:33613567

大小:10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7

地理本性:胡焕庸线的突破与打破问题_第1页
地理本性:胡焕庸线的突破与打破问题_第2页
地理本性:胡焕庸线的突破与打破问题_第3页
地理本性:胡焕庸线的突破与打破问题_第4页
地理本性:胡焕庸线的突破与打破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本性:胡焕庸线的突破与打破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本性:胡焕庸线的突破与打破问题-学术研究论文地理本性:胡焕庸线的突破与打破问题今天我们要讨论打破胡焕庸线问题或者突破胡焕庸线问题。在我这里“打破”与“突破”两个概念有所不同。突破,是指基本分界还存在,对界限有所修改,在局部条件下改变胡焕庸线的位置。打破则指让界限在某些地方或多或少消失或者没有太多界限意义,是全局格局的改变。长时段来看,对于胡焕庸线,一般只可能突破。今天我首次谈我理解的“打破”问题,中国需要这种改变。美国也有“胡焕庸线”为了谈胡焕庸线的打破,我们可以先看一张图。这张图是介绍世界碳汇分布的。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胡焕庸线的存在,胡焕庸线刻画的是生态界限的变化。换言之,胡焕庸

2、线本质上标志着生态环境梯度的变化。正如我们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的胡焕庸线是第一地理本性的刻画,地貌、气候这些自然禀赋的要素不变,胡焕庸线反映的人口、经济地理格局也不会变,在这个意义上讲“打破胡焕庸线”是不可能的,除非中国的气候及其次生的水文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而当生态环境梯度发生变化,自然会引起中国人口分布的梯度变化。我们具体来看图1,这张图是美国宇航局的轨道碳观测卫星-2测量的2014年8~10月光合作用分布情况。这个季节,光合作用最高的在南半球的热带雨林,但美国的谷物带很明显,中纬度地区也存在这样的过渡带。一方面,美国东西部的界限非常明显,玉米带作为生态界限存在;另一方面,热带雨林地区也

3、作为生态界限存在。可以说,美国甚至全球都存在“胡焕庸线”。第二地理本性:交通、人口—产业助力打破胡焕庸线现在我们具体来说打破胡焕庸线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的是当年美国如何打破玉米带的限制,开发了西部。与200年前的美国经济分布相比,现在美国西部大开发了。为什么能够开发?因为美国先发展了通往西部的交通,在西部发现了自然资源,进而人口在那里聚集。交通与聚集就是克鲁格曼所谓的第二地理本性。人类创造出第二地理本性,破了美国的“胡焕庸线”。这种“破”也不能说是“打破”,而是一种“突破”。进言之,破的过程是美国利用了太平洋东海岸可以聚集更多人口且生态交通较好的地方,发展了像洛杉矶这样的城市,然后利用了荒凉

4、的中部、德克萨斯州一带,靠东西并进发展了。中国对应于美国西部的地理位置在地中海,至少在印度洋东部,所以对中国而言,不能妄言学美国开发西部。目前来看,打破胡焕庸线,一带一路战略可能是最有效的地理战略。打破胡焕庸线,需要欧亚大陆东西联动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国人是做过打破胡焕庸线的努力的。李隆基时代,在西北方向高仙芝领兵试图突破葱岭,可惜失败了。中国也想西进,可惜“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千万人行无一回”,热带疾病和河谷阻挡了双方联系的步伐。这里有点不同,高仙芝失败了但是东西部文化接触了,当时被大食俘虏的高仙芝士兵中有一些造纸工匠,将中国发明的造纸技术传向西方,给世界文化带来了一场革命性

5、的变革。换言之,打破的地缘政治经济条件是,与一带一路国家互惠、共富。而西南方向,没有这种交流,也就没有发展。就此而言,交流、互通有无,改变交通状况,进而改变区域的经济区位,才是发展的关键。克鲁格曼提出的第二地理本性是克服第一地理本性的根本,第二地理本性包括交通和人口—产业聚集。人口—产业聚集有两个条件:一是水资源的丰富,因为水是基本生存和生产的需要;二是人口富足有劳动剩余。比如,美国打破玉米带,首先是靠在相对荒芜的地区发展了节水的产业;其次是特殊的地区政策使这些水资源相对富足的地方,经济也开始富裕,从而出现了聚集。在全球变暖情况下,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可能变坏,但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条件也

6、可能会变好,这也是当年中国的西域较发达的原因。所以打破胡焕庸线的一个策略,就是要让西部利用资源条件相对富有起来,地方富足了,人口就会到那里聚集,这样胡焕庸线就可能被打破。当年美国开发西部,针对西部如何富有起来,是有一套政策和法律的,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和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为了避免大西洋的战争,也曾迁移了一些产业到西部,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而中国的西部,偏离海洋,也没有海洋出口,今天再像当年那样搞“三线建设”的模式迁移显然是不行的,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更是不行的。但是,在某些水资源好的地方或者正在变好的地方,有控制地适当聚集还是必要的。至于在哪里聚集,则需要进一步研究。适当聚集以后干什

7、么呢?当然要发展生产,但同时也要促进消费,比如发展第三产业。当年美国就是这样做的。现在供应学派的观点逐渐流行起来,我很赞成。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西部地区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人口才会聚集起来。供应与消费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审时宽严皆误,不审地也宽严皆误。我20年前写的小册子《区域的发展与管理》就说明了这个道理。第三物理本性:信息化助力打破胡焕庸线在图2中,我给出了2012年春节的某个晚上中国Q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