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实验中学八上第六单元阅读题

泉州实验中学八上第六单元阅读题

ID:33716360

大小:55.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8

泉州实验中学八上第六单元阅读题_第1页
泉州实验中学八上第六单元阅读题_第2页
泉州实验中学八上第六单元阅读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泉州实验中学八上第六单元阅读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石潭记》阅读题第一段:发现小石潭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T闻水声T伐竹取道T下见小潭(移步换景)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4、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J氐,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作者选取了潭中的水(清)、石(奇)、树(蔓美)等景物描绘出了小石潭的概貌。作者

2、由潭写到水,由水写到石,由石写到树和蔓,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第二段:潭中景物1、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水清鱼乐答: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鱼影、日光等角度去侧面表现,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2、作者是怎样写鱼的?写潭中游鱼的作用?动静结合的写法。作用是(1)借写鱼側面表现潭水之清澈。⑵借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在欣赏美景之初的片刻欢乐。第三段:小溪源流1、小溪源流的特点是什么?溪身曲折蜿蜒(斗折蛇行),岸势参差不齐(犬牙差互),源头不

3、知其踪。2、第三段写小溪源流有何深意?曲折表现作者因仕途坎坷,对前途感到难以把握的迷茫。第四段:潭中气氣1、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和气氣: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第五段:记录同游者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最后补叙同游者,作为游记的结束是古代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也可以看作游记的附文。整体把握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

4、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竞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2、主題:抒发作者官场失意后寂寞处境中的忧伤凄苦的感情。《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1、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遭遇相似,都遭贬谪:志趣相近,有高人雅兴:心境相似,虽愤懑抑郁,但都有豁达的胸襟。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作者

5、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惟张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3)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密切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3、怎样理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用比喻手法描写了一个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作者胸无尘俗的襟怀,同时也反映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清冷的心情。4、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5、如何理解闲人?闲人在

6、文中有什么作用?"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指明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其次,它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情感。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慨叹。作用:闲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深化中心,点明主旨。整体理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表达方式:第一段,叙述;第二段,描写;第三段,议论。3主题:表达屡遭貶谪胸怀愤懑又能自嘲自解的达观心态。《满井游记》阅读题1、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

7、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以天气恶劣,欲出不得来反衬出游心情的迫切。2、第二段记述了什么内容?作者出游的心境是怎样的?主要写了哪些景致?写了郊游所见所感。出游前习惯于江南气候而对北方的寒冷有一种压抑感。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3、.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4、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

8、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5、.从第二段的哪些词可看出"早春”的"早”?稍、微、始、乍等。6、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7、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热爱美好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