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4月月考测试卷

高一语文4月月考测试卷

ID:33729411

大小:81.2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8

高一语文4月月考测试卷_第1页
高一语文4月月考测试卷_第2页
高一语文4月月考测试卷_第3页
高一语文4月月考测试卷_第4页
高一语文4月月考测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4月月考测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4月月考测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丨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于如何治理人民的问题,古人都从人性上进行理论探讨。孔子认为人性是相近的,习相远,由于后天的习染即生活环境的不同

2、与自己的努力程度而形成很大的差别。因此,孔子强调创造良好的环境,提倡自己努力,自强不息。孟子认为人性都是善的,发扬善性,就会成为高尚的善良的人:如果不发扬善性,又受外物的引诱,就会丧失本性,变成坏人。因此,孟子特别强调教化作用,特别重视生活的文化环境。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一方面需要用圣人所制订的礼乐制度来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又要用政府的法制来约束人的行为,那就是法律制度与赏罚措施,就是“法治”。这就是通过赏罚来鼓励服从教化的,惩罚不服从教化的。春秋时代就有一些法制,到战国时代,法制就已经非常盛行,法制在实际

3、中起了重要作用。作为战国后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提出了系统的完整的法家理论体系。他认为理想社会首先要做到令行禁止,有完善的法规,又有忠实的执法官员,全民都守法,天下就太平了。这就是以法治国,以法作为判断一切是非、进行赏罚的标准。法家坚持认为,一切文学、道德都不能违背法的原则,一切亲情关系也不允许干扰法的执行。他们提倡的正是后世所谓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中国古代,由于法律不健全,也由于人民的法律观念不强,以“法”治国的总方针受到严重挑战。秦国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强国富民,收到明显效果,以吞并六国

4、统一天下的胜利证明这种政治路线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它忽视了文化建设,忽视提倡道德伦理的社会作用,陷于极端片面,结果逼得人民起来造反,强大的秦国也就很快灭亡了。法家和儒家是什么关系?孔子赞赏春秋时代的法家用法制的办法为人民造福,创下功业。战国时代的儒家也没有否定法的重要性,孟子明确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这里包含深刻的人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的思想。后代的许多儒者也都认为没有法制,就无法治国。荀子是战国后期大儒,韩非是他的学生,韩非主张法治,并非另起炉灶,而是片面地过分地强调了法制的作用,走向极

5、端。汉代思想家研究前代的经验教训,认为礼乐教化不可忽视,刑政制度也是必要的。只强调一方面都是片面的,有害的,在实际中行不通的。他们认为,礼防于未然之前,法禁于已然之后,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人民大众能够生活下去,而统治者也能统治下去。所有的统治者的存在都是与被统治者的命运相联系的,不顾人民的统治者,必然要灭亡。这可以用逻辑推出来,也被历史事实反复证明。总之,中国古代根据人的性情制订了一套治理办法,这些办法归纳起来主要就是礼乐刑政这一套,这也是西方人所概括的软硬两手。这带有普遍意义,至

6、今所有社会形态都需要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治理社会,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摘编自郑万耕等《传统与超越一一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人先天的木性是接近的,后天养成的习性却差异很大,主张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个人不懈努力,使人养成良好的习性。B.孟子相信人性都是善的,在他看来,应该通过良好的牛活文化环境,发挥积极的教化作用,鼓励人们发扬木有的善性,成为高尚的善良的人。C.荀子从人性木恶的认识出发,虽然认为礼乐制度来进行教育是必要的,

7、但更重视用法律制度与赏罚措施,鼓励服从教化的,惩罚不服从教化的。D.韩非子提出以法治国的思想,设计了系统的法家理论体系,他认为国家要建立健全法规,使国家有法可依,人民有法必依,官吏执法必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战国时代,商鞅变法使秦强盛起来,吴起变法也使他执政的国家富强起来,由此可见,战国时代法制得到重视,法制在实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B.孟子对于人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有着深刻的见解,他强调只有善良之心做不好政治,还需要法制;而只有法制也不行,法制需要人去实行。C.韩非子学

8、习继承了战国后期儒家代表荀子的法治思想,特别强调法制的作用,但忽视了荀子思想中用圣人制订的礼乐制度进行教化的内容。D.汉代思想家总结了前代实行礼乐教化和刑政制度的经验教训,也考虑到统治者和人民的利益,但在实际中只片面强调其中一方面,结果行不通。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的清官,铁面无私,大义灭亲,赏功不遗匹夫,罚过不避大臣,他们的做法体现了法家提倡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A.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