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

一、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

ID:33744958

大小:5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8

一、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_第1页
一、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_第2页
一、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_第3页
一、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_第4页
一、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由于中国地理形势和各民族的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因素,中国的农耕种植业与畜牧业一直在地域上呈分离的状态。(一)战国时期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形成《史记·货殖列传》对全国划分了四个区域: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其中山西为农牧交错区;山东是农耕区;江南是落后的种植兼渔猎区;龙门碣石以北是畜牧区。可见当时的农牧分界:自今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向东北以陕北、陇东泾渭北洛水上游,晋西北山陕峡谷流域南缘龙门山,又东北沿着吕梁山、恒山,接燕秦长城至今辽宁境内。(二)秦汉时期农牧界线的北移和内缩1)蒙恬取河南地,将农耕区北界推

2、进至阴山以南一带。2)汉武帝重夺河南地,取河西四郡,击羌置金城郡。此时农耕区西面已达乌兰布和沙区、贺兰山、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北抵河套以北的阴山山脉、东面仍沿长城一线。3)东汉农牧界线的内缩:南匈奴内迁西河、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一带。安帝以后,金城、陇西、安定、北地、上郡等郡内迁至渭河流域,大批少数民族入迁沿边八郡。沿边八郡成为半农半牧区或农牧交错区。东汉末到十六国时期,农耕区北界大约内缩至渭河平原北缘、汾河中游和河北中部一线。(三)北魏至隋唐时期北部农牧交错区的出现1)北魏对北方的屯垦,主要在河套和银川平原。这一

3、时期从事农耕者以汉化少数民族为主。隋在河套屯田,在其南的则农牧兼营;唐更是在陇右和陕北设置牧监,后内附突厥和党项也是以畜牧为主。鄂尔多斯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环境变迁,不宜农耕。当时农牧分界线大致在今窟野河和横山、白于山以南一线。以线以北至黄河河套、阴山一带,为当时农牧交错区。(四)辽金元时期北部农牧交错区的北延《辽史·营卫志》载: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这是当时一条基本的农牧分界线。但由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密切交往,农牧交地带呈现了

4、向北延伸的迹象。西夏仍在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上农耕;契丹在辽本土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农耕,后推至今克鲁伦河、海拉尔河和呼伦贝尔草原;金发展种植业到了洮儿河、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流域,并又北推进至嫩江支流乌裕尔河流域,形成金代农耕垦殖的北界。大兴安岭则开始成为蒙古高原和松辽平原之间天然农牧分界线。元代也发展过种植业,如在陕北、河西、陇右开辟屯田,在新疆地区吉木萨尔、且末、巴里坤、和田、喀什等新辟屯田,最北推行至鄂尔浑上游的和林一带和阿尔泰山东侧的称海(今天哈腊湖)地区。但农田均属零星分布,与牧地交错相处,是草原上的零星插花地。(五)明清时

5、期北方农牧界线的变迁明初,沿蒙古高原南缘阴山、大青山以南的东胜(内蒙古托克托)、开平(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全宁(翁牛特旗)一线等置了屯田,设立卫所,形成明初北边的农牧分界线。后由气候转寒,内迁入长城。宣德以后,明修建边墙,在黄河以西沿黄土高原的边缘,黄河以东大体沿着山脉走向,阻隔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通。清统一长城内外,初规定边墙外五十里为禁留地,为汉蒙两族的分界线。后允许蒙古王公和内地汉民合伙种地,后则限制人数。东北地区则设柳条边。老边的西段和新边,还是盛京、宁古塔和蒙古的分界线,实际也是东北地区的农牧分界线。总的说,清一代

6、北部农牧分界线有两条:一是陕西省北界和山西、河北长城的辽西努鲁儿虎山一线,此南是农耕区;一条是沿贺兰山、阴山山脉,东至乌兰布察盟的乌拉山迄大兴安岭南端,此线以南有部分地是半农半牧区及分块的农耕区。二、农业区的历史变迁(一)黄河中下游农耕区的形成、发展和兴衰变迁(1)关东农业区A三河地区:伊洛河济交会的相当今洛阳为中心的大河南北地区,这里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史记·货殖列传》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为天下之中。5500年前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已进入农耕社会。稍后的仰韶文化时期的洛阳王湾、郑州大河遗址都反映当时

7、已进入定居农业。中国最早的国家,就是在最早的农业区兴起的。B冀南豫北平原:安阳在黄河漳河冲积扇上,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是理想的农业地带,是黄河流域的一个中心。战国,西门豹治邺,使为膏腴之地,西汉时,魏郡是当时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东汉末年,曹操以邺为政治中心,十六国后赵、前燕,北朝东魏北齐相继为都,虽经杨坚毁城,但唐前期又兴建六条人工渠道引漳河水和安阳河进行灌溉,农业依然发达。C河北平原北部永定河潮白河流域:农业起源较早,但因气候原因发展缓慢。今河北新城涿州一带有个督亢陂,为燕国最富饶的水利灌区。东汉建武年间,渔阳太守张堪

8、开水田,为种植水稻之始。以后北魏北齐唐代整修督亢陂、戾陵堨(e4)、车厢渠等水利工程、发展水田,成效显著。D河北平原中部:战国中期黄河筑堤前,为沼泽洼地。秦汉时农业已相当发达,东汉末年,“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三国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