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鲁青论坛学术综述

首届鲁青论坛学术综述

ID:33873036

大小:57.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1

首届鲁青论坛学术综述_第1页
首届鲁青论坛学术综述_第2页
首届鲁青论坛学术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首届鲁青论坛学术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首届“鲁青论坛”学术综述李健胜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7年7月6日,由山东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鲁青论坛”在青海师范大学海湖校区隆重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学术盛会。会议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这一主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交流,旨在研究和探讨屮华传统文化对当代生态文明的价值和意义,诠释生态文化内涵,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倡导绿色发展新理念。研讨论题包括:儒家文化与中华文明建构;中华传统生态伦理观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西部的人文牛态变迁;“一带一路”倡议与青藏高

2、原牛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诸研究领域。开幕式上,当代屮国生态美学的奠基人2—、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曾繁仁先生作了《跨文化研究视野中的中国生态美学从比较视野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的学术报告。曾先生从中西对话角度阐释中国生态美学,指出跨文化生态美学研究的动因及其共性与差异,论证了中国牛态美学的文化背景及时代意义,阐释了中国生态美学中蕴含着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进而提出不仅要从生态系统角度审视自然Z美,更要从生态文明建构角度去理解、体味新时代的美学。台湾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林安梧教授作了《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话语”与“

3、方法”》的学术报告。林先生从自身研究的感受出发,讨论了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话语”和“方法”问题,论证了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进而讲述了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围、特质等问题。上海开放大学鲍鹏山教授作了《儒家的仁爱思想与环境保护》的学术报告。鲍先生利用《论语》《孔子家语》等材料,论述了儒家仁爱思想中蕴含着的生态观念,提出仁爱思想对当代中国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兼《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教授作了《儒学复兴与全党工作重心的第四次转移》的学术报告。王先生认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第四次重大转移主要体现于以

4、文明复兴为纲,以信仰、精神、伦理、规则、规范重建为屮心,全面复兴屮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复兴儒学的意义在于重建价值观、重建文明之邦,告别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复兴的坚实基础。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首任所长,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院长王毅武教授作了《牛态文明:传统、现实与未来的历史公约数》的学术报告。王先生从传统、现实、未来三个角度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并以海南省生态建设为例,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及其经验价值。下午,两场分论坛“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建

5、设”“中华生态智慧与人类生态共同体的建立”中,22位专家学者围绕儒家思想的时代意义、传统文化与当代牛态文明、屮国古典生态美学研究等主题,作了交流发言。“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建设”分论坛共有10位专家发言。山东大学沈顺福教授的《论儒家之礼的精神》一文认为,礼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范畴,它的主要功能是区别人伦、从而建立具有结构性差异的统--体,礼的产生有两个本源,即德性和教化,在现代礼学建构屮,应当关注个体性和平等性。山东大学翟奎凤副教授的《大同儒学论关于儒学与社会主义融合的一些思考》一文,阐释了“大同儒学”的具体内涵,解析了“大

6、同儒学”的当代价值。山东大学王新春教授的《孔子思想与中华文化的未来走向》一文从孔子思想的时代背景、历代所理解的孔子思想、中华文化的未来走向等角度,论证了孔子思想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山东大学苗润[D教授的《中庸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一文认为,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一定的启发、指导意义。山东大学李延仓教授的《〈庄子〉生态观探蕴》一文认为,《庄子》中包含着超越时空的生态思想和智慧,认为物性自由是理想生态的根基,顺物无为是护持生态的根木方法,而从中国传统经典中发掘牛态思想,离不开对《庄子》的关注。山

7、东大学颜炳罡教授的《从中华文化特征看其“转化创新”的方式与路径》一文从文化传承、时空转换等角度,论证了屮华文化的转化创新路径,进一步阐述了颜先生力倡的平民儒学、大众儒学及其现实意义。青海师范大学左克厚教授的《“道”与生态》一文从生态的概念、生态问题的产生、“道”的意义指涉、“道”与生态的内在关联等角度,阐释了“道”对于牛态的意义。青海师范大学李健胜教授的《先秦贵族政治:孔子政治观的来源及其现代价值》一文,从盟誓、指定服役等制度体系探析孔子政治观的來源,提出孔子是先秦贵族政治及其文化传统的承续者,进而论证了孔子自由主义政治

8、观及其现代价值。青海师范大学陈文祥副教授的《论西北穆斯林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一文阐述了西北穆斯林传统文化中保护牛态、建设生态文明的因素,并论证了这些文化因素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和意义。青海师范大学李少波教授的《论“理一分殊”的生态伦理意义》一文认为,在生态伦理层面,儒家“理一分殊”思想辩证地解答了如何解决仁爱万物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