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朗读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朗读

ID:33877997

大小:55.7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朗读_第1页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朗读_第2页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朗读_第3页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朗读_第4页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朗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朗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朗读(作者:高茜)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健康北巷18号邮编231600电话:13855167090语文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听是儿童信息的获得,读则是模仿积累的开始,说和写应该是学*外界知识内化后的自我展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我的理解是,朗读的目的在于发展思维,不能发展思维、激发情趣的朗读属于无效的教学活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生琅琅似乎已经成为语文好课的一项标准。孩子们

2、齐读时,听起来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可是到个人朗读时,就会发现读不流利、读不正确、甚至没有感情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将朗读能落实到实处呢,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教师范读示范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鲁迅先生最为尊敬的寿镜吾老师,读书时自我陶醉,对于年少的鲁迅影响颇深,多年后回忆,先生的姿态、声音无不令他难以忘怀。小学生学习首先便是通过模仿进行的,不仅是肢体上,包括教师的语速、声调、神态往往都可以成为模仿对象。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课堂上应当要展示自己的朗读,通过范读,教师就能很好

3、地指导学生的读书。教师在朗读时,要做到普通话标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能有方言。在朗读的时候,神态要丰富、肢体语言要得体、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的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高点。朗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这项基本功,要有一定的朗读水平,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能够在感知课文的情况下,带领学生朗读好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与作者进行时空对话,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二、依据文体指导朗读朗读经过多年训练会成为一种能力,教学中,就必须依据文体特征,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

4、组织训练。在学生还没有把课文读通顺的情况下,不要急着分析课文,要让学生多读,在达到朗读基本要求的条件卞,再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般来说,我们把朗读的基本要求定为:1、声音要响亮。读书时声音响亮,这样学生就会有自信。2、普通话标准。不能有方言,要字正腔圆。3、朗读要流畅。不发生词语读错、句子读不通顺、不唱读、不回读这样的低级现象。以上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就要进入朗读的更高层次了,这耍做到:1、要抑扬顿挫,语调不能太平,语速要适中。2、站在作者的角度,用声音来表达作者的

5、感情。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做示范指导了,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读岀情感。这样学生才能走进文本,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去指导学生读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好书,也愿意读书。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愿意花时间指导学生读书,认为这样会占用课堂时间,一味地分析课文,把课文讲解地支离破碎,试问,这样学生还愿意读书,还愿意上语文课吗。所以,课堂上不能让读书流于形式。像《燕子》、《荷花》等这类文字优美、意境幽远、情感浓烈的课文,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文中的意境,用合适的语速、语调、轻重音,有感情地朗

6、读。如教学《荷花》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告诉我咋夜做的好梦……”时,可以让学生融入作者的意境,感觉自己就是一朵快乐的荷花,一阵微风吹来,“我”也随风摇曳、舞蹈。学生用欢快、愉悦的语气朗读,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荷花的美及人们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三、多种方式增添情趣朗读的形式应当多元化,除了齐读,个人读,分段朗读外,还可以创设主题情境,进行同系列的对比朗读。朗读的形式可以和其他形式相结合,比如课本剧、配乐朗诵等。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在学校开设诵读、演讲等竞赛,把朗读作为一个重要的事情来做,对于推动

7、朗读的正规化很有帮助。今天,语文课上的朗读往往只是作为一个教学过程而存在,学生们的朗读缺少标准的要求,如果不加以改变,学生的朗读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如我在讲解《皇帝的新装》时,就让学生编一个课本剧,在学校六-•儿童节上进行表演,这次演出非常成功,学生的兴致高昂,课余时间积极主动的反复练习台词、揣摩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别是把皇帝的无知自大更是表演得惟妙惟肖O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乂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四、熟读成诵激发兴趣《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

8、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朗读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发声能力,做得好的话,还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穷人》,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通过桑娜的动作、表情,写出了她内心的纠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