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浙江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ID:33890835

大小:69.6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1

浙江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_第1页
浙江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_第2页
浙江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_第3页
浙江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_第4页
浙江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2号)、《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生部卫科教发[2006]15号)、《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农业部令第53号)、《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1年国务院令第30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浙江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为了加强我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师生员工健康和环境安全,制定本办法。第

2、二条学校成立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委员会,下设浙江大学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小组,由职能部门、重要实验单位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学校实验室生物安全宏观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委员会和工作小组的办公室设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以下简称“实验室处”)。第三条从事相关工作各学院、医院等学校二级机构,须设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落实具体管理人员。实验室主任、课题负责人为所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第四条各相关学院、实验室必须根据本学科和实验室的特点,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具体办法、操作程序和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报学校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备案。第

3、五条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第二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第六条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农业部《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一)第一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二)第二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三)第三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

4、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四)第四类: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七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是《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中列为第一类、第二类的病原微生物和按照第一类、第二类管理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未列入《名录》但与人体健康有关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八条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研究工作必须在生物安全三级(BSL-3)或四级(BSL・4)的实验室中进行,其它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研究工作必须在生物安全一级(BSL・1)或二级(BSL-2)的实验室中进行

5、。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的资质审批工作由国家卫生部或农业部负责;生物安全一级、二级实验室的资格审批工作由省级卫生或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第九条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研究的范围须通过校实验室处上报审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项目)的审批工作由卫生部(农业部)或省级卫生(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其它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项目)的审批工作由省级卫生(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各实验室必须严格按照申报批准的项目内容进行实验,严禁私自扩充实验项目。第十条实验相关人员须通过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获取《生物安全实验室上岗证》。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对

6、执行情况进行记录;承担检查、维护实验设施与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等职责。安全管理体系文件须上报校实验室处备案,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信息需通过实验室处向浙江省卫生厅(农业厅)备案。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应包括:(一)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二)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三)人员健康监护制度(四)生物安全检查制度(五)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六)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七)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八)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九)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和档案管理制度(十)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H^一)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十二)实验室应急处

7、置预案(十三)实验活动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十四)其他必要的管理性和技术性文件第十一条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二)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第十二条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运输(一)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陆

8、路运输;没有陆路通道,必须经水路运输的,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紧急情况下或者需要将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