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问题浅析及反欺诈对策研究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问题浅析及反欺诈对策研究

ID:33890976

大小:38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问题浅析及反欺诈对策研究_第1页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问题浅析及反欺诈对策研究_第2页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问题浅析及反欺诈对策研究_第3页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问题浅析及反欺诈对策研究_第4页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问题浅析及反欺诈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问题浅析及反欺诈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http://www.paper.edu.cn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问题浅析及反欺诈对策研究王丹丹,陈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系,北京(100083)E-mail:wendy_dandanwang@yahoo.com.cn摘要:近年来,随着汽车逐步进入家庭,我国汽车消费数量逐步增多,投保汽车保险已成为车主抵御风险的重要保障。我国的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也因此出现了快速增长,在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但车险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却没有为财产险公司带来盈利的快速增长,不少公司的车险业务虚盈实亏,其

2、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车险欺诈的泛滥。车险欺诈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保险公司自身业务良性发展和盈利水平的一种犯罪,最终也将损害众多投保人的合法利益。综上所述,对机动车辆保险欺诈的研究及防范已经成为保险行业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研究对车险行业切实可行的欺诈防范方法和反欺诈策略,对改变车险市场亏损现状,提高车险在财险行业的盈利水平,维护广大车险保户的合法权益,促进车险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机动车辆保险;欺诈;反欺诈中图分类号:F842.61.引言近年来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出险率大幅升高,由于没

3、有合理的举措进行约束和规范,理赔人员难以在众多案件中及时有效地甄别出骗赔案件,致使一部分人乘机以各种手段进行骗赔。而我国车险行业因为起步较晚,目前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非常有限,车险欺诈因此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采取了“四位一体”共同治理的模式对车险欺诈进行反击,逐步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的立法,形成了多元化的组织体系,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车险反欺诈方面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体制。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车险欺诈行为的蔓延,对我国机动车辆保险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几年,国内保险

4、公司联手打击车险骗赔的声势越来越大,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目前并没有形成切实有效自成体系的防范方法,相关法律、道德舆论对车险骗赔现象也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本文从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问题入手,结合实际从保险业、法治、社会三个主要层面分析了车险欺诈出现的原因,进而针对车险欺诈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对策。2.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欺诈原因概述机动车辆保险欺诈主要指发生在机动车辆保险领域的欺诈行为,即在机动车辆保险交易[1]中发生的各类欺诈行为。保监会的统计显示,目前约有20%的车险赔款属于欺诈,仅北京市在2003年至

5、2006年间,欺诈造成的车险损失就约有28亿元。面对车险欺诈愈演愈烈的态势,要提出对其有效遏制的方法,首先就要挖掘出其产生的根源。造成机动车辆保险欺诈损失重大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车险实务操作的漏洞、流程的反欺诈作用缺失以及反欺诈意识的薄弱是车险欺诈猖獗的重要根源。-1-http://www.paper.edu.cn2.1保险业自身原因2.1.1险种原因从车辆保险的性质上看,其属于汽车产业链条的中游,上面衔接汽车生产和购买,下面衔接汽车修理服务,其业务链条相对较长;从车辆保险的业务结构看,车辆保险属

6、于综合性险种,既有损失保险又有责任保险。在如此长的业务链条和众多关联方中,保险公司只能对少数环节进行控制,保险公司的监控能力减弱,处理事故时信息与当事人不对称,这不仅加大了欺诈风险,而且增加了保险[2]公司监控的成本。2.1.2保险公司原因①承保把关不严,盲目承保。展业时缺乏对标的风险的认真评估,缺少严密的核保制度。②第一现场查勘不力,理赔案件调查不够,定损不细。③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一些保险理赔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适应业务发展。④国内保险公司对保险欺诈还没有系统性的对策,也没有成立专门的反保险欺诈组织

7、。⑤保险公司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很多保险信息没有实现电子检索和监控,使得欺诈者利用虚假信息诈骗成为可能。⑥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其他行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平台。[3]⑦形式主义,过分依靠其它部门的单证。2.2法律原因首先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目前在我国,保险诈骗罪只是一个较笼统的罪名,对于保险诈骗的各种具体形式、量刑等并无具体规定,因而执行起来有不少难度。保险欺诈并不一定都构成犯罪,不能构成犯罪的保险欺诈行为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中只能适用一般民事、行政法[4]律处理,缺乏针对性。综合

8、性的反保险欺诈法律还没有被列入立法日程。这些都对车险反欺诈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其次是反车险欺诈机构的缺位。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反车险欺诈机构,使得反欺诈缺乏明确的主管机构和引导,缺乏权威机构的认可。2.3社会原因我国目前社会信用制度亟待建立,消费者通常表现出对车险欺诈的理解和宽容,这种不正确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对车险欺诈的盛行起到了纵容的作用。其次,有关部门在现场查勘、责任认定、伤残评定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迁就[5]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客观上也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