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蓬生:越王差徐戈铭文补释(1)

孟蓬生:越王差徐戈铭文补释(1)

ID:34096182

大小:77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孟蓬生:越王差徐戈铭文补释(1)_第1页
孟蓬生:越王差徐戈铭文补释(1)_第2页
孟蓬生:越王差徐戈铭文补释(1)_第3页
孟蓬生:越王差徐戈铭文补释(1)_第4页
资源描述:

《孟蓬生:越王差徐戈铭文补释(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越王差徐戈铭文补释(首发)孟蓬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珍秦斋藏越王差徐戈发现以来,已先后有曹锦炎(2004)、吴振武(2008)、董珊(2008)三位先生对其铭文进行过考释。其中董文附图清晰(见本文附图一),摹写准确,考释详尽,为通读铭文扫清了不少障碍,故本文拟在董珊所作释文的基础上谈谈铭文中几个字词的释读问题。董珊先生所作释文如下:戉(越)邦之先王未得居乍(胥~苏)金(阴),就(由)差(徐)之为王,司(始)得居乍(胥~苏)金(阴)。差(徐)以铸其元甬(用)戈,以攸(修)□(边)土。在字形方面,董文的最大突破之一就是认

2、出了跟“司(始)”意义相对的“未”字(下图采自董文):1——2——31、利簋(《集成》04131);2、子受编钟;3、差徐戈上图中由2到3,其中“未”字的主要差别在于末端歧出的笔画不同,一作三歧,一作两歧。关于这一点,董文曾指出:“戈铭‘未’字末端缺少上半部分的中竖,这可能是当时所习惯的一种简省写法。”董先生的这个推测无疑是正确的,惜其未予举证(也可能是觉得无烦举证)。其实操斧伐柯,其则不远,戈铭中“”字的写法就可以印证董说。试比较:34563冉钲铖;4差徐戈;5差徐拱戟;6差徐戈-4-“”字所从的“余”旁下部并不相连,

3、但也被当作三歧而改为两歧,可见由“”而“”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由于董文出色地解决了“未”和“司(始)”的问题,铭文的通读已基本上达到了文从字顺。但取戈铭反复绎,觉得其中“居乍金”、“得”以及“就”的读法还有可以探讨的余地。董先生读“乍”为“胥(苏)”,可谓妙悟。“乍”声古音在铎部,然古亦与鱼部之且声相通。《说文·歹部》:“殂,往死也。从歹,且声。”古文作。《诗·大雅·荡》:“侯作侯祝。”《释文》:“作,本或诅。”且声与疋声古音相通。今本《周易》:“臀无肤,其行次且。”上博简《周易》作“且”作“疋”(简38)。又今本《诗

4、经》之《关雎》,上博简《孔子诗论》作“疋”(简10)。可见铎部之“乍”字与鱼部之“胥”字相通,毫无疑义。不过“姑胥(苏)”省称“胥(苏)”,虽有文献证据,似终难释读者疑窦。笔者受董文启发,疑“居乍”当为一词,即传世典籍中之“姑胥(苏)”。“居”和“姑”同从“古”声,例得相通。另据董文所引,知史籍曾多处记载越国迁都“姑胥(苏)”之事实,可见读“居乍”为“姑胥(苏)”与史籍所记相符。如果“居乍”为“姑胥(苏)”,则“金”字可读如字,而不烦改读。“居乍金”即“姑胥(苏)金”,义为“产自姑苏的铜”。战国兵器铭文中有标明原料产地的

5、习惯,如著名的繁阳之金剑,其铭文曰:“(繁)(陽)之金。”古代吴越之地属扬州,是著名的铜锡产地。《周礼·考工记》:“吴粵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其利金锡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稻。”孙诒让注:“金锡并谓铜镴,不兼它金也。”读“居乍金”为“姑胥(苏)金”,也使得戈铭“差(徐)以铸其元甬(用)戈”中“以”字的用法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根据金文辞例,我们知道这个处于主语(差)和谓语(铸)之间的“以”字,只能理解为“介词”,作“用”字

6、讲。而介词“以”的宾语一般是指某种金属原料,只有在上文出现过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即大家所熟知的承前省)。如庚壶:“庚擇其吉金,台(以)铸其(媵)壺。”翏金戈:“翏金良金,台(以)铸良兵。”如果上文没有出现,介词“以”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如陳侯午簋:“陳侯午台(以)群者(诸)侯献金乍皇孝大妃祭器□錞。”越王差(徐)拱戟:“越王差(徐)以其钟金铸其拱戟。”(“拱戟”二字暂从曹锦炎先生释)如果“金”作如字读之说不误的话,铭文中两次出现的“得”就不能解作“词义比较虚”的“能”(董珊,2008),而是一个实义动词,义为“得到”。“就

7、”字铭文作“”,董珊先生读“由”。从声音上看,“(就)”和“由”相通自然不存在问题。不过从词义来看,“由”一般表示时间的起点,而铭文中“(就)”-4-实际上表示时间的终点,正取“逮至”义。董文说:“戈铭‘就’古书常训为‘至’、‘到’、‘逮至’,其后都要求处所地点之类的词作宾语,与差徐戈铭文有所不合。”其实语义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是一个自然而又常见的现象。比如“前”、“后”、“左”、“右”都是既可以表示地点,又可以表示时间。与“就”同义的“至”、“到”也是既可以接处所宾语,也可以接时间宾语。铭文“就”字接时间宾语,并不足以

8、致疑。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就)”字是个借字,一定要找本字的话,应当是“造”或“”(chù)字。《尚书·盘庚中》:“其有众咸造。”孔传:“造,至也。”《说文·止部》:“,至也。从止,叔声。”字亦作“”(sù)。《方言》:“,至也。”《广雅·释诂一》:“,至也。”王念孙疏证:“之言造也。造亦至也。造与戚古同声。”“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