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类型理论看《哀歌》以诗译诗实践

从文本类型理论看《哀歌》以诗译诗实践

ID:34160448

大小:2.86 MB

页数:75页

时间:2019-03-04

从文本类型理论看《哀歌》以诗译诗实践_第1页
从文本类型理论看《哀歌》以诗译诗实践_第2页
从文本类型理论看《哀歌》以诗译诗实践_第3页
从文本类型理论看《哀歌》以诗译诗实践_第4页
从文本类型理论看《哀歌》以诗译诗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文本类型理论看《哀歌》以诗译诗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从文本类型理论看.<哀歌》以诗译诗实践TranslationsofLamentationsinTraditionalChinesePoeticForms:aPerspectiveofTextTypology学位论文完成日期:指导教师签字: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万方数据谨以此文献给一直支持并鼓励我的导师和家人!学生姓名:徐磊万方数据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注;翅没查甚他盎要挂别岜盟的:奎拦互空.》或其他教

2、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钧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签

3、字日期:乃1.}年P月罗日签字日期:种√训书寸引一几年积奶万方数据从文本类型理论看《哀歌》以诗译诗实践摘要按照翻译高潮的出现,西方翻译史分为六个阶段。其中贯穿于西方翻译史的圣经翻译,对西方翻译史和理论史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西方的圣经翻译始于公元前250年左右的希伯来圣经(即基督教圣经之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作为世界范围内圣经翻译的重要支流,始于唐代的圣经汉译有着1300多年历史。到了20纪30年代,圣经汉译进入多元化的翻译时期。圣经文本并非单一体裁,而是包含散文(神话故事)、小说、戏剧、诗歌等众多文体形式。仅诗歌体裁就占旧约的三分之一之多。由于诗歌形式的转换困难重重,中西

4、方圣经翻译史上历来把圣经诗歌转换成散文体,这一策略在客观上有助于传达圣经诗歌的宗教价值,却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圣经诗歌的文学价值。当圣经汉译进入多元化时期后,圣经诗歌的文学性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中国译者基于对圣经诗歌与中国古诗精神和形式两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认识,做出“以诗译诗”的尝试。较之于“和合本”散文体翻译,以诗译诗能够更好地再现原诗的诗歌精神和审美形式。本研究拟从文本类型理论审视圣经文本中的文学体裁,重点以中国学者和译者朱维之提出的“文学的圣经翻译观”探讨《哀歌》的汉译。本研究采用共时研究法,对《哀歌》“和合本”译文、李荣芳“骚体”译文、朱维之类“九歌体”译文加以比照。文

5、本类型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卡特琳娜·莱斯提出的翻译批评理论,主张译者应针对不同文本类型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对于圣经文本的类型,无论赖斯还是奈达仅仅将其视为单一的感召型文本,对圣经中的文学体裁尤其是圣经诗歌的翻译,忽略不谈。按照文本类型理论,诗歌是典型的表达型文本,应该以再现原文的审美形式作为首要目标。《哀歌》的形式在希伯来诗歌中最具代表性,其特有的“贯顶体”、“气纳体”在散文体翻译时无法再现出来。而楚辞的“骚体”在精神和形式两方面与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除“绪论”外,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综述圣经翻译史,包括西方和中国的圣经翻译史,总结中外圣经翻译思想、翻译原则

6、。第二部分先介绍文本类型理论,并指出该理论对圣经文本翻译的指导意义,之后结合朱维之提出的“文万方数据学的圣经翻译观”,论证“以诗译诗”的圣经诗歌翻译新主张。第三部分首先通过比照分析《哀歌》第二首“和合本"、“文理本”及“骚体”等不同译文,肯定采用“骚体”译《哀歌》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之后进一步分析《哀歌》与中国骚体诗歌在精神和形式两方面的相似性,最后对李荣芳和朱维之的两种“骚体”译文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结论。作者指出,尽管圣经文本的首要价值在于其宗教性,但是圣经的文学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以偏概全。非教内圣经译者完全有理由遵照文本类型理论和文学的圣经翻译观,对

7、圣经文学体裁进行文学化的翻译,传达其文体特征和审美价值。中国学者提出的文学的圣经翻译观,丰富了圣经翻译思想,同时李荣芳和朱维之“以诗译诗’’的实践,丰富了圣经文学翻译的手法,不失为圣经诗歌翻译的原则,是连通文学翻译和圣经翻译的有益尝试。关键词:圣经;《哀歌》;文本类型理论;以诗译诗;骚体万方数据TranslationsofLamentationsinTraditionalChinesePoeticForms:aPerspectiveofTextTypologyAbstra..ctTranslationhistor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