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工商银行为例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工商银行为例

ID:34175397

大小:1.29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3-04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工商银行为例_第1页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工商银行为例_第2页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工商银行为例_第3页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工商银行为例_第4页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工商银行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工商银行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1写作目的第一章导论关于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发挥真正的作用,笔者认为经济学理论如果只停留在纸面上,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在应用上指导组织和个人的行为,都不会产生实际的价值和对社会产生影响,也不会存在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目前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热点问题,还应该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引起管理者和雇佣者的重视。作为管理者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者,管理的主要标的是人,应该让他们真正的懂得领导者通过应付好上级领导者就可以幸福度日的时代已经过去,通过开发和管理手中的人力资源从而形成价值达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变得越

2、来越重要;而普通的被雇佣者更应该明白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生涯设计,从而更好的、有的放矢完成工作,实现人力资本的释放并实现自身的价值。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银行的全方位运行以及商业银行短期、长期的经营发展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好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应该立足银行的长期目标,并且在短期内能够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在知识迅速传播,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社会,银行的重点业务必须及时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项目本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施后员工的工作状态能否达到市场竞争的需要,要不断的通过反馈和调整达到远

3、期的组织目标。所以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长期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积累开发,短期提高执行力、灵活的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1.2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大量的专著、期刊和查询网络,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加以总结;以综合激励模型和一般培训博弈模型为理论基础,查阅大量数据,利用比较法和实证法对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现存的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一一以工商银行为例决的对策;结合在工商银行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工商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加以介绍,肯定了其发展,并相应的总结了其存在的薄弱环节,

4、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论文的最后,提出了本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和看法,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以期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行引申和创新。2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理论2.1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2.1.1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最早注意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国家,首推中国。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且素有文官治国的传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人事思想并记录在古代的许多文化典籍之中,诸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左传》、《论语》、《墨子》、《孟子》、《韩非子》,汉代的《史记》、《汉书》,三国时代的《人物志》

5、,唐代的‘贞观政要》,宋代的《资治通鉴》等,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都有精彩的论述。中国古代的这些辉煌思想,日本、美国、欧洲各国的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学者至今仍在研究和应用。在古埃及和巴比伦时代,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家庭手工工场方式。当时,为了保证具有合格技能的工人的充足供给,有组织的对工人加以培训。到了13世纪,西欧的手工艺培训己经非常流行。手工业行会负责监督生产的方法和产品的质量,对各种行业的员工条件作出规定。这些手工业行会由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师傅把持,每个申请加入行会的人都必须经过一个做学徒工人的时期。在这种手工艺制度

6、下,形成了最初的、朴素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2.1.2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19世纪出现的工业革命高潮产生了大机器的生产方式,规模化大生产和装配线的出现加强了人与机器的联系,大工厂的建立使雇员的数量急剧增加。为了对员工的生产进行监督、管理与员工有关的事务,人事管理开始进入企业管理的范畴。20世纪上半叶,在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指导下形成了现代人事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一时期,人事管理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为了完成组织的任务,对组织中涉及人与事的关系进行专门化管理,使人与事达到最佳匹配,同时运用激励措施以提高员工的

7、积极性和主动性。3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一一以工商银行为例19世纪来到20世纪初是科学管理的诞生阶段,此时人事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而正式进入企业的管理活动范畴。许多人力资源管理学者都把这二_时期作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开端,或者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开端。这种以企业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自于工业社会的科学分工。亚当·斯密强调分工带来的经济利益。他指出:“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间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他讲的分工有两种:一种是按产品分工,即专业分工;另一种是按职业分工,即按

8、工种分工。大卫.李嘉图(1772.1823)提出了“工资规律”,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机械工程师泰罗(Taylor)1885年在一家钢铁公司的铲装工人进行了时间——动作研究,去除了其无效工作部分,并对技术进行改进,对铲的大小、堆码、铲装重量、走动距离和手臂摆动的弧度等细节都作了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