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

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

ID:34251816

大小:65.8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4

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_第1页
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_第2页
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_第3页
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_第4页
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大学语文论文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杨倩摘要:明代是《文心雕龙》研究的关键时期,这期间的龙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明人对刘勰梦境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在明代《文心雕龙》多个版本的序言中,明代学者频频提及刘勰在《序志》篇中叙述的梦境,他们肯定了刘勰对梦境真实性的构建,突出此梦的神圣性和神秘性,同时认为此梦构成刘勰创作的主要动力,而上述现象与明代儒学复古思潮、梦文化风行、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的繁荣有着直接的关系。关键词:文心雕龙刘勰梦明代明代是《文心雕龙》研究承上启下时期,明人在对前代《文心》研究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总结、深化的

2、同时,提出了若干新的研究点和理论点,对后世的龙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对刘勰梦的关注就是其中之一,如此集中地对此梦进行关注在明代之前和之后的《文心雕龙》研究中不曾出现。刘勰在《序志》篇中意味深长地记载了自己梦见孔子的经历: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齿在逾越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哉,乃小子之垂梦欤。自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1]刘勰将在序中以纪实的口吻和虔诚的态度肯定了自己所作之梦的真实性和神奇性,并直言此梦的意义:自己的搦笔和墨是在孔子的眷顾下展开的。明代《文心雕龙》的研究者对刘

3、勰梦境的描写给予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这集中体现在明代《文心雕龙》不同版本的序言中。“序,绪也。字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文体明辨》)其目的在于陈述为文的宗旨、动机、以及对文章的内容、体例做扼要的概括和评价。序可分为自序和他序,他序的作者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其见识穷高树表,极远启疆,因此序的内容也就构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资料来源。作为《文心雕龙》传播与接受的繁荣时期,明代《文心雕龙》版本在数量上是空前绝后的,明代《文心雕龙》序言约12篇,其中明确提及此梦的有6篇,分别是:嘉靖庚子新安本方元祯序、嘉靖辛丑建安本程宽序、嘉靖癸卯新安本畲诲序、嘉靖乙

4、巳沙阳本乐应奎序、万历已卯张之象本张之象序、明万历辛卯伍让本伍让序。上述序言对刘勰的梦境或直引、或转述、或引申,反映了明人对刘勰梦境的极大关注。一、明人对刘勰梦境的解读明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刘勰梦境真实性的构建予以接受,且进一步强化了此梦的神秘性。乐应奎序:“刘彦和故自言:‘尝梦从仲尼游,寤而思敷赞圣言,莫若注经,乃搦笔和墨,论着古今文体,以成此书。’……然则是书开先于神助,而括尽乎人能者也。”[2]刘勰肯定了此梦的真实性,并对其神秘性、奇异性大肆渲染。梦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占卜是梦的一大功能。先秦两汉时期出现了诸如《黄帝长柳占梦》《甘德长柳占梦》的占梦书。班固

5、言:“杂占者,纪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征。《易》曰:‘占事知来。’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思潮多元化发展的时期,伴随着佛教文化的东传和魏晋玄学的兴盛,梦文化在诸多方面影响着魏晋士人的思想,“(小乘佛典)以梦之本身为对象,意图假托梦以暗示重大的事件或转变;(大乘佛典)则论述梦的本质及其实体之有无、善恶之差别等根本问题。前者属于原始、自然的观点……后者系立于批判、形而上学的观点”[3],刘勰对梦的观点应属前者,此梦可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彦和年幼时的攀采彩云之梦,这个梦境中核心元素是“云”。一方面,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隐喻性的象征意义,《周礼

6、》中讲:“云有五色可辨吉凶,郑氏曰以二分二至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黑为水、黄为丰年。”《汉书·天文志》载:“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庆云见,喜气也。”至魏晋南北朝,祥云的象征意义被民众普遍接受。彩云即是庆云,也称之为景云、卿云,如与刘勰同时代的沈约在《宋书》中道:“云有五色,太平之应也,曰庆云。若云非云若烟非烟,五色纷缊谓之庆云。”另一方面,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云还具有神性,《论衡》曰:“神灵之气,云雨之类。”李砚祖提出:“当人们把这种具有神秘属性的感知用‘纹样’的符号或形态表现出来时,这些‘纹样’的符号、图式,必然带着各种神圣、神秘的灵验

7、意味,甚至认为具有与原有物象同样的功能与神性。”[4]“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对刘勰的意义是“贞枝柳兮枯槁,枉车登兮庆云”。而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蒙学书目《幼学琼林》中“攀仙桂,步青云,皆言荣发”的诗句。刘勰似乎在告诉世人,也是在鼓励自己其仕途的荣发是必然的,种种端倪在年幼时就已显现。明人也视彩云为吉象,如明方孝儒《御书赞》讲:“惟天不言,以象示人,锡羡垂光,景星庆云。”孔尚任则在《桃花扇》中说:“祥瑞一十二种……河出图,洛出书,景星明,庆云现。”第二个环节则是成年后“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这实际上是彩云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