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

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

ID:34293150

大小:81.3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4

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_第1页
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_第2页
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_第3页
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_第4页
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张华  摘要:综合课程是一个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概念。早在19世纪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课程综合化的原理——“相关综合原理”与“经验综合原理”。综合课程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则指向于统一儿童与学科知识。从类型学的角度看,综合课程可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课程走向综合化有重要的理论根据。开发综合课程需要注意若干策略问题。  关键词:相关综合原理;经验综合原理;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一、综合课程的历史发展  (一)综合课程的早期发展  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综合化问题并对之进

2、行系统理论论证的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德性或意志。孤立的、支离破碎的教材不利于以德性或意志为核心的完整人格的形成,教材应以德性或意志为核心彼此关联起来,即是说要以儿童的“思想圈”为出发点,选择相关的教材学习,从而使新的观念群不断同化于已有的观念群之中,最终指向于完整人格的形成。这就是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论”。  赫尔巴特的弟子齐勒(T.Ziller)、赖因(W.Rein)等继承并发展了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论”。齐勒主张把宗教性、道德性教材,即他所谓的“意念教材”(Gesinnungsstoff)作为统合所有学科的中心点,由此达到教育

3、的终极目的——道德性和宗教性的陶冶,在这一点上,与赫尔巴特是完全一样的。不过齐勒也作出了发展赫尔巴特理论的积极尝试。我们知道,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找到了把所有学科综合起来的根据——以德性陶冶为目的,以道德知识为一切教材的核心,从而实现了整个教学内容的“客观性统合”(教材逻辑的统合)。但是,怎样把“客观性统合”与儿童的人格整体关联起来(“主观性统合”),从而实现两种统合的统一?赫尔巴特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齐勒通过倡导“文化史阶段说”14(KulturgeschichtlicheStufen)作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在“文化史阶段说”看来,个人的发展复演了种族文化的发展,

4、因此可以把人生发展的阶段与种族文化发展的阶段对应起来,以整合所有学科内容。这就是齐勒的“中心统合法”。  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论”深受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影响。裴斯泰洛齐认为,课程应从儿童自我出发,根据各种能力所固有的法则去发展人类本性所固有的能力,借助德性的形成,和谐地、均衡地实现种种能力的发展。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同样以儿童自我为出发点,但赫尔巴特的“自我”已不是裴斯泰洛齐的“内在的自我冲动”了。在赫尔巴特看来,情感和意志不过是从表象或观念的力学关系所产生的衍生状态。离开了作为意识内容的表象或观念就没有自我。自我的统一在于意识的统一,意识的统一在于其内容——

5、表象的统一。因此,课程的综合本质上是知识的综合——以道德知识为核心,把一切教材加以逻辑地关联整合。  但是,同样是裴斯泰洛齐的理论,却发展出了另外一种迥然不同的综合课程理论,这就是“经验综合课程”。“经验综合课程”的理念和操作模式集中体现于20世纪初德国的“合科教学”运动以及在1920年至1930年发展至高峰的美国的“活动课程”运动。“经验综合课程”以未分化的整体的儿童为核心整合学科,既然儿童是未分化的,教学也必须是未分化的、综合的,教师不必事先准备好教案,而要根据儿童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随机应变决定题材,在这里,乡土的事物、儿童的直觉与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儿童的即时性的需

6、要、动机和兴趣构成了课程整合的核心。  总结19世纪至20世纪初综合课程的发展,我们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相关综合课程”与“经验综合课程”是早期的综合课程的基本形态。尽管都标榜从儿童的个性(人格)出发,但由于对儿童个性理解的差异,导致了两种迥异的综合课程理路:“相关综合课程”循着由外及内的路向,首先根据过去和成人的标准对教材进行统整,然后将这种预先统整好的教材提供给儿童,试图以此实现儿童意识的统整、自我的统整,因此,这种综合课程是以客观知识为中心的,是主知的、客观主义的;“经验综合课程”14循着由内及外的路向,它以儿童的人格为核心,试图通过人格统整、意志统整而实现教材的统

7、整,因此,这种综合课程是儿童中心的,是主意的、主观主义的。两种综合课程各有利弊,“相关综合课程”看到了学科知识在儿童人格成长中的力量,但却从根本上忽视了儿童的主体价值,走上了杜威所批评的“外铄论”;“经验综合课程”看到了儿童的生命冲动、需要、动机、兴趣在儿童人格成长中的价值,但却忽视了儿童人格成长的外在环境和条件,忽视了学科知识的力量,走上了杜威所批评的“预成论”。20世纪综合课程的发展基本上是围绕着如何统一“相关综合原理”和“经验综合原理”而展开的。“相关综合课程”与“经验综合课程”直接源于裴斯泰洛齐的课程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