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说课

但愿人长久说课

ID:34296707

大小:34.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5

但愿人长久说课_第1页
但愿人长久说课_第2页
但愿人长久说课_第3页
但愿人长久说课_第4页
但愿人长久说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但愿人长久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但愿人长久》说课崔霞一、说教材  (一)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反映了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二)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

2、六自然段。   3.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4.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三)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2.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作丰富深刻的意

3、蕴,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二、说教法  教学时,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这堂课中,学生围绕一个填空,抓住“思念”一词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借助各种方法理解了诗的意思后,老师又给予了归纳总结,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我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词、句。例如:“思念”、“埋怨”、“宽慰”等,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说学法  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

4、,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自学,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来思考一下当时苏轼的心理活动。让学生们反复地朗读了文本,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说的方法学习。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同时,让学生抓住词人的感情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说教学过程  (一)

5、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让生齐背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表现作者思念家乡的诗,从而过度到节日里思念亲人。再大家回忆每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激起学生兴趣,引出课文——《但愿人长久》。   2.学生齐读课题。   3.出示读书要求  (二)学习生字词(课件)   做官、品尝、观赏、心绪不宁、眼睁睁、悲欢离合、隐现、圆缺、虽然、宽慰   形影不离、屈指、但愿、十全十美   苏辙、埋怨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能把这些字词准确读出来?(指名读)   2.这些放大的字,你记住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6、举手答)   3.有哪些词是你不理解的,谁能帮帮他?(生生互动,师指点)   4.再齐读一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说说对苏轼的了解。   2.我展示一些关于他的资料,让大家一起看大屏幕。(课件)   3.过渡:文学家苏轼有一年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课件)(师范读) (四)深读课文,读中感悟品读2—3小节    1.指名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此时,苏轼的心情怎样呢?(心绪不宁)师板书。  2.

7、他为什么心绪不宁呢?(思念弟弟)  3.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课文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苏轼和弟弟的感情深厚。(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出示课件)  4.苏轼如此思念弟弟除了和弟弟的感情深厚外,还有什么原因?(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分别的时间太长了,有七个年头了)  5.和如此情深的弟弟分别了七年之久,在中秋团圆之夜,也不能与弟弟相见,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指名读,齐读) 品读第4小节 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1.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8、,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展开想象,师点评) 2.(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3.是啊,对着皎洁的月亮,苏轼想的太多太多,他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所以他才有所埋怨。(突出埋怨,并解释)  4.过渡:那苏轼是否就这么一直埋怨了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6小节,找找答案。 品读5、6小节 1.(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