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名著导读模拟试卷

名篇名著导读模拟试卷

ID:34318194

大小:6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5

名篇名著导读模拟试卷_第1页
名篇名著导读模拟试卷_第2页
名篇名著导读模拟试卷_第3页
名篇名著导读模拟试卷_第4页
名篇名著导读模拟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篇名著导读模拟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篇名著导读》模拟试卷试卷一一、在作品人物名字后面的括号内填写作品题目以及作者姓名。(每题2分,共10分)吴荪甫——(子夜)——(矛盾)潘月亭——(日出)——(曹禺)阎恒元——(李有才板话)——(赵树理)福海——(正红旗下)——(老舍)愫芳——(北京人)——(曹禺)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一)“从前的人吃力地过了一辈子,所作所为,渐渐蒙上了灰尘;子孙晾衣裳的时候又把灰尘给抖了下来,在黄色的太阳里飞舞着。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这段话出自_张爱玲所写的作品《更衣记》。(二

2、)《倾城之恋》中最重要的意象是“墙”,作品的总体格调是苍凉。(三)《棋王》的主人公最关心的两件事是吃和下棋。(四)《女吊》的主题是复仇_,《铸剑》的主题是复仇。(五)“消失的钟声/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扩散成一圈圈年轮”——这是北岛_所写的《古寺》的开头。(六)《鬼的生长》属于很有争议的“文抄公体”体,由于所抄皆为古文,故作者的叙述文字也相应地_文言化了。(七)《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采用的是成人和儿童的双重视角。(八)汪增祺的小说具有散文化特征,而其散文又接近_宋代的笔记_。(九)《李有才板话》是评书体小说,使用的语言是经过加工

3、提练的群众语言。(十)《北京人》中处于戏剧中心的人物是愫芳_,她的姨夫是曾皓_。三、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一)“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但是,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灯下漫笔》)分析后一句话的真实含义。答:这句话指明中国人现在仍处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实际上是《灯下漫笔》中“中国人向来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今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这句话的换一种说,真实的含义是一致的。(二)分析下面这首诗在形式上的特点。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但是在这林里面还隐藏许

4、多小路,又深邃,又生疏。走一条生的,便有些心慌,怕越走越远,走入迷途,但不知不觉从树疏处忽然望见我们住的地方 像座新的岛屿呈现在天边。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事物向我们要求新的发现: 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十四行诗》之二十六)答:此诗是一首典型的《十四行诗》,格律上很严谨,从节数和句数上看,它是由两节四行和两节三行组成,一共十四行,音节整齐;从押韵上看,前两节是甲乙乙甲和乙甲甲乙,后两节是三韵变化。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一)老舍的“京味小说”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哪些特点?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

5、,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二)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具有怎样的结构?答:具有音乐式结构,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为主旋律,精心安排三个乐段,由诗人与农夫、农妇、“土地的垦殖者”这三类人对话。在三个乐段之间,主旋律乐句不断重现,将诗人悲苦、忧郁的情感逐渐推向高潮。这两句主旋律乐句不仅具有音乐性,而且富有象征性。象征“中国的苦痛与灾难,象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三)《棋王》主人公王一生最关心的两件事,一件是“吃”,一件是“下

6、棋”,如何理解作品的这种安排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吃”是物质需要,“下棋”是精神寄托,缺一不可。而那个时代既难以满足青年物质生活需求,难以满足青年的精神生活需求,作品反映的是当时的真实。(四)《午门忆旧》与一般散文的差别在哪里?答:《午门忆旧》与一般散文的差别在于:一般散文都刻意追求散文的抒情效果,追求从小见大,主体部分不是人事。例杨朔的散文。《午门忆旧》却以闲谈的态度来记人记事,叙述的是旧物,叙述者的情感便在对于旧物的描述中隐隐地透露出来。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一)茅盾“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答:以《子夜》为代表,茅盾“”的特点是:从思想

7、内容上看,1.关注社会现实,真面描写社会矛盾,例《子夜》中的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2.关注社会经济的衰败及其对社会变革、社会观念的影响;3.关注历史,对中国社会特点和性质的揭示。例《子夜》中吴老太爷进上海即死亡,象征死亡封建制度已经死亡,中国已经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揭示出30年代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从艺术形式(结构)上;着眼于社会全貌,表现整体社会,例:《子夜》试图概括中国30年代社会生活的完整面貌,表现整体社会。即囊括城乡、工商、劳资、军政、新儒林人物及大家庭主仆关系等各个 社会层面的生活图景。作品的风格是严肃,冷静、客观。茅盾的这种小说,是文学

8、家和社会学家相结合的精神产品,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二)《日出》中李石清、黄省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