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基础-大气环境化学3new

环境化学基础-大气环境化学3new

ID:34383412

大小:472.32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3-05

环境化学基础-大气环境化学3new_第1页
环境化学基础-大气环境化学3new_第2页
环境化学基础-大气环境化学3new_第3页
环境化学基础-大气环境化学3new_第4页
环境化学基础-大气环境化学3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基础-大气环境化学3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大气圈和大气化学第二节对流层化学第三节酸沉降第四节大气颗粒物第五节平流层臭氧第六节温室效应第七节微环境空气污染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酸沉降(aciddeposition)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湿沉降(wetdeposition),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称为湿沉降。湿沉降有两类:雨除(rainout)和冲刷(washout)。•干沉降(drydeposition),干沉降是指大气中的污

2、染气体和气溶胶等物质随气流的对流、扩散作用,被地球表面的土壤、水体和植被等吸附去除的过程,具体包括重力沉降,与植物、建筑物或地面(土壤)碰撞而被捕获(被表面吸附或吸收)的过程。重力沉降仅对直径大于10mm的颗粒物是有效的。过小的粒子由于其降落速度对比大气的垂直运动来说不重要,因此与地表碰撞可能是它们在近地面处较为有效的去除过程。地表捕获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看来与许多因素,如气象条件、地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污染物本身的性质等有关。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

3、t.cn湿沉降的两种机制(1)雨除指一些颗粒物作为形成云的凝结核,成为云滴的中心,通过凝结过程和碰撞过程使其增大为雨滴,形成降雨,颗粒物从而被去除。对半径小于1μm的颗粒物有效;(2)冲刷降雨时在云下面的颗粒物与降下来的雨滴发生惯性碰撞或扩散、吸附过程,从而使颗粒物去除,对于半径在4μm以上的颗粒物效率较高。半径在2μm左右的很难通过以上两种方式除去。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最近的研究表明原来认为由酸性物质引起的环境效应,应该归之于大气总沉降,

4、即包括光化学氧化剂、有毒物质、营养物质以及其它影响生长的物质在内。因此,逐渐用大气沉降(atmosphericdeposition)的概念来代替酸沉降。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1.酸雨发展及其研究2.降水的化学性质3.降水的酸化过程4.降水的环境影响及对策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Potter(1930)最早采用“pH”来表示雨水、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测定结果。pH值大于7称为碱性,p

5、H值小于7称为酸性。•酸雨一词是罗伯特﹒安格斯﹒史密斯(R.AngusSmith)于1872年首先提出的。史密斯是英国化学家,是农业化学创始人李比希(J.yonLiebig)的学生,他整理了对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等地降雨的调查资料,写出了《大气与降水----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并分析了英格兰酸性降水的由来和气象原因,遗憾的是它的工作没有得到重视。直到1980年代,由于酸雨在欧洲的不断扩大和危害,人们才引起了对酸雨的重视。Ø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

6、习惯上统称为酸雨。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世界酸雨发展:Ø欧洲酸雨发展最快:本世纪以来,全世界酸雨污染范围日益扩大,由北欧扩展到中欧,又由中欧扩展到东欧,几乎整个欧洲地区都在降酸雨。Ø1972年美国对其东部进行了大范围的酸性降水普查,并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北美酸雨的论文,1972年6月在UN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上(斯德哥尔摩)瑞典政府提交了《穿越国界的大气污染:大气和降水中的硫对环境的影响》报告。Ø198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国际环境酸化会议

7、”,这标志着酸雨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Ø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北美、欧洲以外,东北亚主要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的酸雨区迅速扩展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中国酸雨发展:Ø中国20世纪80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重庆、贵阳等地),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经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等广大地区,年均降水pH<5.6的区域占全国面积的40%左右。Ø降水年平均pH小于5.6的地区主要分在秦岭淮河以南,在此以北仅

8、有个别地区。降水年平均pH小于5.0的地区主要在西南、华东及东南沿海一带。Ø中国酸雨的主要致酸物质是硫酸盐,降水中SO42-的含量普遍都很高。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对酸雨危害的争论§随着欧洲、美国酸雨大面积的出现,人们把许多地方的湖泊酸化、森林大面积死亡、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等都归结为酸雨的危害,为此引起了一些争论。争论者主要认为一些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