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

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

ID:34447763

大小:36.4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6

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_第1页
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_第2页
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_第3页
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_第4页
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摘要:毫无疑问,是中华大地这方山水养育了瑰丽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她也以自己的方式反哺着这方山水,书写出人与自然,文化与土地交相辉映的传奇篇章。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经典山水文学的赏析,探寻传统文化中的美丽中国,以及对当下“美丽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启迪与思考。关键词:传统文化;山水文学;美丽中国在传统文化中,对自然风景、人文风情的歌颂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哲先贤们以优美的词句表达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同样,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造就了两个词“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当然,无论他们看到的景是雄浑的、奇

2、绝的、苍茫的、小桥流水的,也无论他们蕴含的情事豪迈的、婉约的、抑郁的、放荡不羁的,这些先人们都在文学史上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多彩画卷,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熠熠生辉。(一)、先秦:山水文学的滥觞。大自然是全部人类文明历史的根基。作为最基本的自然要素,在人类的生存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人类省视自己寄身所在,引发了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从而产生了最初的山水意象。从蒙昧和混沌的状态中走来,初民在大自然的浩瀚中经历着生存环境的递变、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动、命运的变迁,经常受到某些自然山水物象的重复刺激,心理反应趋于经验化,并作为种族心理积淀成为沉积在人类个体心

3、灵深处的心理遗产。先民们的这些族类记忆和原始意象逐渐上升到意识的层面,又通过我们民族所特有的象征符号将民族的经验文明和文化智慧物化成文字作品固定下来,形成了我国源远流长、气象氤氲的古代山水艺术的源头。尽管我国的山水诗肇始于南朝时期,但是对山水进行描写并初步体现一定的山水审美意识却滥觞于《诗经》时代。据笔者统计,《诗经》中直接描写或涉及的有具体名称的河流共计28条,篇目约占《诗经》的三分之一,而其它涉及无名称水文水域水貌的篇目则有55篇,占六分之一强。《诗经》涉山(丘)的诗有60多篇,仅“山”字便出现过66次,加上与“山”有关的丘、陵、谷、冈等,

4、共有139第7页次之多。确实,单从《诗经》中抽取出来的山水描写看,除了少量带有比喻和象征意义外,大部分篇章的山水只是片段地反映了其状貌、类型、部位、朝向、气象等等,这些描写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对山水已经有了相当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的认识还只在初步阶段。但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山水描写在文学艺术史中的原初性价值不言而喻。《诗经》305首诗,其创作的年代绵亘五百余年,如此大的创作跨度,加以作者、题材、手法的不同,其思想内容和审美情趣也必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诗经》中体现的自然山水意识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对具有无穷威力的自然

5、山水感到恐惧与颤栗,到将自然事物“人格化”、“神化”;从神灵崇拜的祭祀对象到伦理道德的比拟物;从山水致用的眼光到寄情托意的依托,人们的山水意识及其表现在“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强化下走向成熟与诗意。《诗经》中的山水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先民与自然的关系的衍变。(二)、两汉魏晋南北朝:从词赋骈文到山水诗。有秦一代,因为“灭六国之书”,对文化的打击是极大的。直至汉代,在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政策宽松、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显现民族精神和时代气质的状物叙事的散体大赋应运而生。散体大赋不在书写个人情怀,而是描写帝国声威、都邑繁华、物产丰饶、宫室富丽以及皇家贵族田

6、猎歌舞时的壮观场面。两汉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一统超过400年的朝代,“夫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国力上的强盛使得文人有充沛的感情去歌颂,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京都赋”,如张衡的《两京赋》。后期,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地位上又要略胜一筹,有“洛阳纸贵”一说。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予以高度评价,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今人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291年。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见寄》:“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

7、求,纸价上涨的情形。陆机原本打算写《三都赋》,因为左思已经写了,就放弃这个念头。  王鸣盛说:“左思于西晋初吴、蜀始平之后,作《三都赋》,抑吴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晋承魏统耳”。《文选·三都赋》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一段文字,云:“思作赋时,吴、蜀已平,见前贤之是非,故作斯赋,以辨众惑。”由此可见《三都赋》的文学价值之高。时间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辞家修辞、炼句、炼字,骈文兴起。骈文行文讲究对仗,四六句式为主,多用典故,辞藻华丽,音韵和谐,是一种诗化的散文。骈文中不乏优雅精致的山水小品,究其原因,南北朝社会动荡,官场黑暗,大批不得志的的文人墨客浪迹

8、山野,如著名的“竹林七贤”,寄情于山水,也诞生了一批山水佳作。其中,比较著名的当属南朝梁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了:“第7页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