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的处置标记的类型

汉语方言的处置标记的类型

ID:34483246

大小:585.32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3-06

汉语方言的处置标记的类型_第1页
汉语方言的处置标记的类型_第2页
汉语方言的处置标记的类型_第3页
汉语方言的处置标记的类型_第4页
汉语方言的处置标记的类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方言的处置标记的类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语方言的处置标记的类型Typologyofobjectmarkingconstructions:apan-Siniticview曹茜蕾(HilaryChappell)()1社会科学高等学院(EHESS)东亚语言研究所(CRLAO),巴黎,法国Hilary.Chappell@ehess.fr1.相关背景就及物动词来说,汉语方言常见的语序是:直接宾语位于主要动词之后,而且不带任何显性的形态标记:主语—动词及物—宾语当直接宾语出现在主要动词之前这个非常规的位置时,宾语之前会有一个特殊的标记,例如普通话里的bǎ“把”:主语—[标记-宾语]—动词及物(1)普通话用

2、“把”的处置式(NP主语)—[宾语标记[bǎ把]+NP直接宾语]—VP天黑了,我就能把帽子摘了,把辫子放在兜里…(张辛欣、桑晔1987,488《世界之最》)在汉语语言学里,这种句法结构被称为处置式。普通话里的这类结构,已经有很好的研究。它的语义和句法限制,可以概括为:(i)直接宾语应该“有所指”(referential)(ii)直接宾语所代表的受事成分有明显的状态变化(使役性要素,参看吴福祥、2003,蒋绍愚,1997,Chappell,1992,Bisang,1992)处置式中,直接宾语的指称对象常常是已知信息或旧信息(参看Chafe,1987),因为它

3、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这个限制条件,常常不太准确地被说成是直接宾语的“定指性”(definiteness)。例(1)中,辫子实际是故事的主题(topic)(辫子如何使她出名);她在白天工作时把辫子盘在帽子下,这个事实显示帽子在上文也已经被提到。第二个限制条件,也就是使役性限制,可以通过谓语的复杂性看出来:动词带结果补语,或者程度或方式补语,以及动词后接方位介词短语,都是表明状态变化的一些手段。Liu(1997)已经对此进行了描写,显示有多种句法手段可以表明状态的变化。就例(1)来看,谓语“放在兜里”标明宾语有一个明显的移位。请注意以上提到的语义和句法限制不一定

4、体现在所有汉语方言里,这一点值得继续研究。我们有一篇文章(Chappell,2006)已经讨论了7类汉语方言里的处置式,目前这项研究是把研究范围扩大到10类汉语方言。现在能够确定的是:普通话里的“把”字句的句法格式(syntacticconfiguration)是最常见的处置式的类型,在全部10类主要方言中都存在(只缺广西平话的资料)。比如湘、赣、徽、吴、闽、粤、晋、客家和瓦乡方言里都有同样的句法格式,而处置标记的来源却有很大不同。下面是一个辰溪湘方言的例子,其中的宾语标记44(2)paμ“帮”也可以用为实义动词(义为“帮助”):44(2)辰溪湘方言用pa

5、μ“帮”的处置式1(NP主语)—[标记宾语标记+NP直接宾语]—动词短语我帮月毛毛放哒床上好吗?334421321321321431213313144Nopaμnyemaumaufaμtadzaμsaxauma‘我帮月毛毛放哒床上好吗?’(我把婴儿放在床上,好吗?)(伍云姬2005,204)关于如何认定汉语方言的处置式,我们决定采取一个形式上的定义,即:一种直接宾语位于主要动词之前而带有明显的标记的句法结构。我们把这种结构统一处理为“宾语带标记”结构(object-markingconstructions)。下面介绍宾语标记的主要词汇来源。2.宾语标记的来

6、源在汉语方言里,宾语标记有三个主要来源,大致可以概括为(i)“拿”和“握”一类意思的动词,(ii)“给”和“帮”一类意思的动词,(iii)伴随格(comitatives,参看Chappell,2006)。本文所做的扩充研究能够证实这一点。“拿”义动词看来是汉语方言里最常见的来源;其他语言中,比如尼日尔刚果语族的很多西非Benue-Kwa语言(参看Lord,1982,1993;Heine和Kuteva,2002),以及很多克里奥尔(creole)语言,情况也是这样。下面是汉语方言中的典型实例:(i)“拿”和“握”义的动词>宾语标记,例如:(3)●普通话、中原

7、官话、晋语中BA“把”的同源词和同义词(注意:北方话里bǎ“把”的动词用法已消失)。●南方方言比如客家话、闽语、粤语中,比较正规的语体中的jiāng“将”。53●吴语、湘语、赣语中的NA“拿”,例如:上海话的nç。73●赣语中的laq“搦[拿]”,以及从北方话中借来的pa“把”。44●湘方言中的tQ)“担[带,拿]”(比如洞口)汉语方言宾语标记的第二个常见的来源是“给”义动词,这在其他语言中极为少见。在Newman(1996)对动词“给”所做的跨语言的研究之中,并没有指明或讨论这一类发展模式;在Heine和Kuteva(2002)编集的语法化路径的词典之中

8、,也没有这类发展。(ii)“给”和“帮”义的动词>宾语标记,例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