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执业护士新增内容

2016执业护士新增内容

ID:34557846

大小:4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7

2016执业护士新增内容_第1页
2016执业护士新增内容_第2页
2016执业护士新增内容_第3页
2016执业护士新增内容_第4页
2016执业护士新增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执业护士新增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六节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一、概述1.体液组成及分布 成年男性体液约占体重的60%;女性约占50%;婴幼儿可高达70%~80%。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组成。男、女性细胞外液均约占体重的20%。2.体液平衡及调节(1)水平衡: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赖于体内水分的恒定,人体每日摄入一定量的水,同时也排出相应量的水,达到每天出入水量的动态平衡。正常成人每日摄入量(ml):饮水1600ml,食物700ml,代谢氧化生水200ml,合计2500ml;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量(ml):尿1500ml,粪200ml,呼吸300ml,皮肤蒸发500ml,合计2500ml。(

2、2)电解质平衡: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的主要电解质为Na+和K+。(3)体液平衡的调节: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稳定由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3.酸碱平衡及调节 人体主要依靠体液中存在的缓冲对、肺和肾调节酸碱平衡。缓冲系统以HCO3/H2CO3最为重要,其比值保持于20:1。二、水和钠代谢紊乱(一)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1.等渗性缺水 是指水和钠成比例丧失。为最常见的缺水类型。常见病因有:(1)消化液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和肠瘘、肠梗阻等。(2)体液急性丧失,如急性腹膜炎、大面积烧伤早期等。2.低渗性缺水 系水和钠同时丢失,但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低于135mmol/L。常见原因有:(1)胃肠

3、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致钠盐丢失过多,如反复呕吐、腹泻或大创面慢性渗液。(2)等渗性体液丢失病人只喝白开水,或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液,造成细胞外液稀释。(3)长期使用排钠利尿剂。3.高渗性缺水 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高于150mmol/L。常见原因有:(1)水分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吞咽困难,昏迷而未补充液体,或鼻饲高浓度肠内营养溶液。(2)水分丧失过多,如大面积烧伤经创面蒸发大量水分、高热大量出汗、糖尿病病人因血糖未控制致高渗性利尿等。4.水中毒 总入水量超过排出量,水中毒较少见。常见原因有:(1)肾衰竭排尿能力下降。(2)机体摄水过多或静脉输液过多。(3)各

4、种原因引起ADH分泌过多。(二)临床表现1.等渗性缺水 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和少尿等症状,但不口渴。当短期内体液丧失达体重的5%时,可表现为心率加快、脉搏减弱、血压不稳定或降低、肢端湿冷等休克症状,常伴代谢性酸中毒。2.低渗性缺水 病人口渴不明显,因缺钠出现疲乏、头晕、软弱无力,恶心呕吐、表情淡漠、腓肠肌痉挛性疼痛较明显;较早出现站立性昏倒、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早期尿量正常或略增多,但尿比重低,尿钠、氯含量下降;后期尿少,但尿比重仍低。3.高渗性缺水(1)轻度:缺水量占体重的2%~4%。除口渴外,无其他临床症状。(2)中度:缺水量占体重的

5、4%~6%。除极度口渴外,常伴烦躁、乏力、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少和尿比重增高。(3)重度:缺水量大于体重的6%。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的表现。4.水中毒(1)急性水中毒起病急,以脑水肿最为突出,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谵妄、惊厥甚至昏迷,严重者可发生脑疝。(2)慢性水中毒多被原发病的症状所掩盖,可出现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体重增加、皮肤苍白等症状。(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三种缺水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水中毒时均降低。2.血清电解质检查 低渗性缺水血清钠<135mmoI/L,高渗性缺水血清钠>

6、150mmol/L。水中毒血钠可降至120mmol/L以下。3.动脉血气分析 可判别是否同时伴有酸(碱)中毒。(四)处理原则 尽早去除病因,再作相应处理。1.等渗性缺水 一般可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补充血容量。2.低渗性缺水 轻、中度缺钠病人,一般补充5%葡萄糖盐溶液;重度缺钠病人静脉滴注适量高渗盐水。3.高渗性缺水 应鼓励病人饮水及经静脉补充5%葡萄糖溶液,必要时适量补钠。4.水中毒 轻者只需限制水摄入,严重者除严禁水摄入外,静脉输注高渗盐水,以缓解细胞肿胀和低渗状态,酌情使用渗透性利尿剂。(五)护理问题1.体液不足 与高热、呕吐、腹泻、胃肠减压等导致的大量体液丢失有关。

7、2.体液过多 与摄入量超过排出量相关。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水肿和微循环灌注不足有关。(六)护理措施1.维持充足的体液量(1)去除病因。(2)实施液体疗法:补液时须严格遵循定量、定性和定时的原则。1)定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已丧失量和继续丧失量。2)定性:根据体液平衡失调的类型,选择补充液体的种类,如电解质、非电解质、胶体和碱性溶液。3)定时:单位时间内的补液量,取决于体液丧失的量、速度及各器官功能状态,应按先快后慢的原则进行分配,即第一个8小时补充总量的1/2,剩余1/2总量在后16个小时内均匀输入。(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