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希腊的智育与古中国的德育

浅谈古希腊的智育与古中国的德育

ID:34565774

大小:53.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8

浅谈古希腊的智育与古中国的德育_第1页
浅谈古希腊的智育与古中国的德育_第2页
浅谈古希腊的智育与古中国的德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古希腊的智育与古中国的德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古希腊的智育与古中国的德育有学者认为,古希腊的教育家从灵魂论岀发,强调理性发展的重要性,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偏重智育;古中国的教育家从人性论出发强调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因此重视德育。首先来谈一下关于古希腊教育家的思想。从总体上来说,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的教育家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首先哲学就是一门启发人思考和训练人思维的学问,所以古希腊教育家都是围绕人类的思维能力如何提高而产生的各种教育思想。例如,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教学法,是指学生和老师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辩论揭露并克服矛盾最终获得知识的方

2、法。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人依照逻辑使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这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使每个学生能够靠自己的理性思考得到正确的知识。再如柏拉图的思想,哲学观上他反复强调的是关于理性,理念,感性。在政治观上他认为理想国中最高阶层的人是充满智慧且具有理性灵魂的哲学家,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智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接受理性的知识教育的人才是最高尚的人,才是理性的灵魂。并且柏拉图在给教育划分阶段的时候,智育长达10年的时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比柏拉图更为具体和明确,他甚至指出〃教育的前提是要有理性的灵魂〃〃教育的目的是

3、为了发展人的理性〃这些都说明了古希腊的教育家在对人的教育上认为知识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高尚的,这些都基于理性的灵魂。古代中国的教育家孟子和荀子都对人性论都有着很深的认识,但他们两个对人性的认识截然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有着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人生来就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表现为仁义礼智四种良好的品质,因此提出〃性善论〃的主张。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着向善的心,教育可以使人身上潜在的善变为现实的状态,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人生下来就有道德观念,而是一种可能,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激发那些隐藏的优

4、秀品质,所以重视对人的道德教育,这同时也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与之相反的荀子的"性恶论"主张,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作恶的一面,如果后天不进行教育,则必会导致暴力。所以荀子主张对人的教育应该礼法并重,用法来约束人们的不符合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通过后天的教育才能〃化性起伪〃,真正的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所以,总的来说,无论是孟子还是荀子,他们都从人性论的角度来强调道德品质对于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并不是强调知识教育。我认为古希腊教育家之所以强调智育汎艮古希腊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古希腊人的精神特点是爱智爱美。神话故事中的

5、人物是古希腊人们追崇的目标,他们对未知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善于思考和探究未知之谜,因此他们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思维能力也得到训练。这同时也促成了"哲学"的产生,哲学以理性而睿智的思辨投射出古典的科学和人文精神,同时掌握知识也是参加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因此古希腊教育家偏重于智育。荀子和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正是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百家争鸣时期,他们主张性善论或性恶论,用道德纲常和社会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向善,成为一个行为符合伦理道德的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需要通过道德教育来达到

6、原来人身上潜在的仁、义、礼、智。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后天的道德教育来化性起伪,抛弃恶念。所以古中国的教育家重视德育或古希腊教育家重视智育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甚至是自己国家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才导致了当时乃至现在的教育状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