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命教育思想研究

孔子生命教育思想研究

ID:34639295

大小:7.35 MB

页数:163页

时间:2019-03-08

孔子生命教育思想研究_第1页
孔子生命教育思想研究_第2页
孔子生命教育思想研究_第3页
孔子生命教育思想研究_第4页
孔子生命教育思想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生命教育思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ADissertationSubmittedtoZhengzhouUniversityfortheDegreeofDoctorStudyonConfucius’IdeasofLife’Education—ByHuangYanSupervisor:Prof.ZhengVongkOU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SchoolofMaxistMay,2013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

2、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憾责弛⋯牌,髑珈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保密论文在

3、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拳馘燃_垂弛⋯砌珈摘要摘要生命教育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热点教育话题,不仅理论界热衷于研究讨论,教育界也多有实践探索。作为一种较新的教育理念,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1968年美国学者华特士创立了,阿南达村”社区及阿南达生活智慧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扬弃和超越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生存竞争的教育的声音逐渐兴起,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生命教育应运而生。孔子的生命教育思想,内容是有关生命的、目标是培养理想人格、方法

4、是生命化的,对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纠正传统文化在生命教育中的缺位和重视不足问题,为生命教育理论续上传统血脉,进而连接传统与现代、复兴古老文明对生命课题的探索,为现代生命教育输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孔子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生命观、死亡观、天命观三部分。就其生命观而言,包括重生、贵人、孝亲、修德、爱人、保身等内容。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赞美生命、生活,认为“天地之大德日生”。他认同古人“天地之性,人为贵”的看法,在所有的生命中,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人只能与同类的人交往,形成各种人际关系,在此过程中确认自己的身份和存在价值,进而更珍惜自身的存在。在孔子看来,生命是

5、孝亲的基础,尽孝就要保重身体、维护生命存在;即使是给予孩子生命的父母,也不能擅夺孩子的生命。孔子认为,君子立身于世当修德行道,如此才能控制情绪、理性处理任何事情,从而防灾护身并恪尽孝道。孔子珍重自己的生命,也珍重他人生命,他提出的“爱人”,就是饱含感情地肯定别人生命存在的价值、以爱己之心待人。孔子认同“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处世之道,保身的目的是闻道、弘道、行道,是积极的作为,不是消极的为身而保。孔子的死亡观集中在“未知生,焉知死”、“死生有命”、“杀身成仁”、“慎终追远’’、“敬鬼神而远之”几个方面。他的死亡观具有重生慎死、理性、乐观等特点。在生、死关

6、系上,他主张“先知生,后知死”,对死亡的认识,建立在对摘要生命与生存认识的基础上,这是一条由生观死的路线。在孔子看来,死亡是必然的、无法逃脱的命运,有生就有死,人无法左右。孔子虽然珍重生命、保全生命,但也会主动舍弃生命。在他看来,有高于生命的价值,那就是“仁”:志士仁人,爱仁重于爱生命,应该为了践仁,赴汤蹈火、牺牲生命、在所不惜。孔子认为死亡是人生的结束,丧葬与祭祀之礼体现着慎终追远的精神,是对先人精神生命的传承。孔子对鬼神存而不论,所谓敬鬼神实际上表达的是对祖先.和逝去亲人的纪念。就孔子的天命观而言,孔子提出了对天人关系的独到看法。处于天命、天道观念发

7、生重大变化的时代,孔子对周初的天命观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继承的一面,表现在对天作为人格神的神圣性的信仰上;发展的一面,表现在对人的主体作用的强化和强调上。所谓“听天命”,既有人对天的信仰和依赖,又有人通过修德弘道对天的影响,天人关系由此而互动。所谓“知天命”,是孔子对自身使命和责任感的切身体会,虽然有天命的制约与局限,人依然能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部分自由意志,做到“尽人事,听天命",可以说这是对传统天命观的发展。君子因为知命而畏命,所畏者,不是自身的吉凶祸福,而是修身不足、德性不够而有负于天。虽然敬畏天命,孔子却不因此缺乏生命之乐。纵观他的一生,可忧之事常在,

8、他虽有吁天呼命、似有不平之时,然其生命精神之所在,确是乐天知命而不忧,他是乐天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