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

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

ID:34662646

大小:909.4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3-08

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_第1页
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_第2页
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_第3页
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_第4页
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朱旭峰提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专家的身影。专家在参与中国社会政策变迁的过程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中国社会政策变迁的属性与专家参与模式之间的机理关系。作者选取社会政策变迁的两个关键属性:“损失嵌入性”和“知识复杂性”,构建了一个社会政策变迁的分类模型,并界定了4种相应的专家参与模式。本研究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对中国4个社会政策变迁的案例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中较清晰地勾勒出专家参与中国社会政策变迁的不同模式。关键词:社会

2、政策变迁专家参与损失嵌入性知识复杂性利益相关者分析①在呼唤中国“社会学的春天”和“社会政策时代”(王思斌,2004)到来之际,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者们正“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调查研究,出谋划策,为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撑”(陆学艺,2009:20)。在以“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目标的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领导人相继提出了完善决策信息与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鼓励发挥思想库作用等指导意见,进一步激发了专*本文初稿在过去两年中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韩国忠南大学、上海财经

3、大学、复旦大学、墨尔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进行了学术报告,作者向所有参与讨论并分享观点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华鹏伟、周辉金、王倩茹、于雪松等同学为本研究作出的贡献。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73058)和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0GXS5B142)的资助。①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对当天讲课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和景天魁两位研究员说:“现在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学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时机,也可以说是社会学的春天吧!你们应当更加深入地进行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调查研究,

4、加强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思想的研究”(转自陆学艺,2007)。1社会学研究2011.2家、学者主动参与中国制度变迁的热情。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能经常看到专家的身影。在这一系列社会政策变迁过程中,专家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专家参与是否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策变迁的一种常态?他们在参与中国社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通常采取哪些行动模式和策略?在不同的社会政策变迁过程中,专家的政策参与成功模式为什么会截然不同?上述一系列问题业已成为关心中国社会政策发展的研究者们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如果不搞清楚专家的研

5、究成果在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作用机理,社会政策研究者希望通过专业知识推动中国社会政策前进的愿望就很难转化为真正的政策产出。遗憾的是,国内学术界对专家参与这一重要领域的系统研究还相当有限。“专家”是运用专业知识影响决策的特殊政策参与者。由于专家的特殊行政身份,他们的行动模式和策略选择与政府官员、企业家、非政府组织、公民等其他政策参与者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政治体制下,学界对专家参与的研究大多聚焦于专家的个人选择。这些研究通常被称为“专业知识的性质”或“建议的政治学”等(Barker&Peters,1993;Bimber,1996;Maasen&Wein

6、gart,2005;Pielke,2007)。加拿大学者兰德立(RejeanLandry)和他的团队研究了被政府机关采纳的社会科学研究专业知识性质方面的因素,包括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是科学推动的还是需求拉动(Landry,etal.,2001,2003)。美国著名环境问题与政策专家皮尔克在2007年出版的《诚实的代理人:科学在政策与政治中的意义》(TheHonestBro-ker)一书中,根据专家个人对“科学”和“民主”的不同理解,将专家的行动模式分成4种。其中,他最推崇“忠实的政策选择中介人”专家参与模式———为决策

7、者忠实提供全面的信息,由决策者来确定选择的范围(Pielke,2007)。虽然皮尔克的分类模型也受到一些批评(Rosen-berg,2007),但他的理论模型为专家不同参与模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化基础(Currey&Clark,2010)。针对中国政策过程中的专家参与问题,在为数不多的英文文献中,观察者们将注意力集中于讨论专家的个体差异和他们所在研究机构的组织差异。就专家个体差异而言,由于不同专家的研究能力,以及他们拥有的行政关系和私人社会网络等资源优势的不同,他们会倾向于选择不同的参与模式去影响政策(Zhu,2009)。关于研究机构的组织差异

8、,近年来非官2论文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方智库的兴起,常常被海外观察者们看作是公民社会中非官方专家在政策领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