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元璋和沐英的身份》

《关于朱元璋和沐英的身份》

ID:34727884

大小:55.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关于朱元璋和沐英的身份》_第1页
《关于朱元璋和沐英的身份》_第2页
《关于朱元璋和沐英的身份》_第3页
《关于朱元璋和沐英的身份》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朱元璋和沐英的身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朱元璋和沐英的身份》《朱元璋为何隐瞒自己的民族成份》朱元璋是回回。这一点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正史里边也没记载。但是,有诸多历史证据,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证明着这样一个事实:朱元璋是回族,而且终生笃信伊斯兰教。而他的这种身份是被人故意地隐瞒了起来。朱元璋有个义子叫沐英,本为瑶族之后,姓木,他早年失去双亲,八岁即被朱元璋及马皇后收养,并接受洗礼入教。这段史实被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军抵大理后给马宗正阿訇的信中透露无遗。信中说:“英本姓木,为伊斯拉母神圣以洗礼,而加三把水则为姓沐,沐英与尊父本母斯里一家……”,(见杜文秀《

2、古兰释义》)信中“伊斯拉母”“母斯里”今通译作“伊斯兰”和“穆斯林”。现在,我们的阿訇诵经时,“伊斯兰”仍读作“伊斯俩目”而这两词的英语IsLammsLim,倒是更接近于“伊斯拉母”的读法。“尊父”当指其养父朱元璋。因为。沐英八岁即被收养,且双亲早已过世,一懵懂稚子,对五、六岁的事情不会有多深的记记,所以,他不是写他的生身父亲,即便想写,也当写作“先父”、“显考”,我们平头百姓写尚健在的父亲,一般用“父尊”“家严”而不用“尊父”,该词只能是指此时已据九五之尊,抚养他长大成人,又给了他荣华富贵,且又值得炫耀的他的养父洪武皇帝——

3、朱元璋。沐英后来以侯爵镇守云南,子孙世袭260年。他的后代现居昆明、通海、风庆等地,仍是信仰伊斯兰的回族。由此,可证明朱皇帝原来是个回回。大量有关朱元璋的介绍,均认为朱元璋幼年当过和尚,在皇觉寺出家。其实,这“皇觉寺”本是朱元璋登基后,纪念他早年在此觉悟人生而赐的名,原来不过是一处普通的寺院,因皇帝曾在此觉醒,故赐“皇觉”二字。而这处寺院本来却是一处回回的清真寺,该寺位于安徽凤阳城西门外,大殿坐西朝东,完全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寺、院、庙、观,俨然一处中国伊斯兰寺院的风格。1934年,北京马明道先生访问凤阳,当地一回族老人也曾告诉他

4、“皇觉寺”原是一处清真寺。另外,在南京洪武年间的首都南门外有一处清真寺,朱元璋赐名“净觉寺”。看来,已在南京面南称帝的朱元璋想结束一生的戎马生涯,而安安静静的与民休息了,也到了他清净一下的时候了。这座“净觉寺”现在还矗立在南京市区,每天都有阿訇带领教众按规定作“五时乃玛子”。这么说来,朱元璋原来也并不是出家当了和尚,而是在清真寺里做过一段时间的经童,一个小小的哈里发而已。朱元璋的夫人马皇后是回族,这在史学界早就有考证,史学家吕振羽先生曾考得成语“露了马脚”一词的“马”即指马皇后。一天马皇后的长裙被风吹起,众目睽睽之下露出了大脚

5、,成了笑谈。在当时汉族妇女裹脚,而回族妇女却不然。汉回通婚历来有之,但多为回男娶汉女,回女嫁汉男的事则少之又少。为此,建国后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也曾有解释,足见即在今天兹事体大,何况六百年前。试想,如书上所说,朱元璋果为一小和尚,难道一个以禁欲为标志的教门中人,竟能去勾引一个和他的信仰完全相反(佛教崇拜佛像,且神像很多,仅罗汉就百十个,而伊斯兰是一神教,只信真主,且不许崇拜佛像)的回族妇女,并且成功迎娶,这可能吗?尽管朱元璋隐瞒了自己的回回身份,但是在他一生却笃信伊斯兰,并谨遵教规圣训,这从《明史》中的多处记载

6、可窥端倪。1368年,洪武登基,却只受四拜而不受群臣百官的叩首礼。不向别人行叩头礼,也不接受别人的叩头,是伊斯兰的基本教义,穆斯林只向真主叩头,所以被认为是一神教。现在,我们的教义随时代已经有了变化,比如跪礼,但不给人叩头,甚到连父母都不行仍是我们的规矩。朱元璋即位以后,曾亲自撰写了一篇《至圣百字赞》成为中国历史上对伊斯兰教和穆罕默德最为著名的赞语。他写道:“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

7、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贯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文中对于伊斯兰历史的把握,对于伊斯兰教义的理解以及对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溢于言表的尊敬,是一个非穆斯林难以明白的,而他竟如数家珍般徐徐道来,而对于穆圣的称赞也是放到了对整个宗教的理解之中,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心中的虔诚。1398年农历四月,洪武崩于西宫,享年71岁,对其丧事有如下遗诏:“……丧祭之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作改。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里边的丧仪毋用金玉,哭临三日皆释服,正是回族所实行的薄葬、速葬的教习,孝

8、陵指马皇后——“孝慈高皇后”的陵墓,马皇后先朱元璋16年葬于此山,故称为孝陵,十六年前,朱元璋即看中了此地,并将此处的二百多和尚请走,现在夫妻团聚了,仍要山川因其故,毋作改。这都是穆斯林的丧葬习俗,甚至连块墓碑也没有。至于以后的明楼、神道、石兽,则是永乐及以后的事了。据说山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