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磨墨——书法选修课

勤磨墨——书法选修课

ID:34746220

大小:145.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勤磨墨——书法选修课_第1页
勤磨墨——书法选修课_第2页
勤磨墨——书法选修课_第3页
勤磨墨——书法选修课_第4页
资源描述:

《勤磨墨——书法选修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任何一门艺术的表现形式,更确切地说,任何一门艺术选择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选择最终都取决于作者自身的对文化的认知、自身对文化的认识、自身对文化的积累和自身文化的积淀。黄正明的行书书法很有苏东坡的遗韵,不禁记起李昭纪《跋东坡真迹》云,“昔东坡守彭门(徐州),尝语舒尧文曰:‘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这段话充分表明了苏东坡对书法的深度认知,“识”、“见”、“学”,这不仅仅是学识,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修养,是一种审美的最终选择的根本。审美意识的确立和审美方向的确定,表现

2、的形式在自然之中也随之确定,除非有大的变革,这种表现形式会最终追随作者的一生。苏东坡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看似是随意,却颇有“何处落尘埃”的意境,是追求“意”的表现。看得出黄正明的书法有着极好的隶书的根基和功底,其隶书也更偏向强调唐楷书法的法度。这很对,在法度中认知,那么,审美的取向也不会偏差太远了。但从何种书体入手,倒是没有争论的必要。过于重视楷书的严谨,在后来的创作之中会更多地丧失笔墨的灵动性和依势而变化的灵活性。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曾写道,“唐人所述的书法中的‘法’,是

3、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美感和美学思想的好资料。……但一切艺术中的法,只是法,是要灵活运用,要从有法到无法,表现出艺术家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来,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史创造出来,不是‘如法炮制’的。”观读黄正明的行书,他的书法看似平实、朴素,但有着巨浪浩荡的气息,变化多端,时而谨慎,时而放骇。他的横幅“朝披梦泽云”,其书法法度严谨,却时刻追寻着“意的表达”、“意的表现”,使得整幅作品看来不仅有了“意”,更有一种飘逸之“逸”的美学价值。字与字相互呼应,虽无钩连,但行气丝毫未断,有着一气呵成的圆满。行距颇宽,给人一种疏朗大气之感

4、。黄正明的书法真正做到了大开大阖,外松内紧,何时何处都不失去关联的关系,一切在法度中追寻着“意”的表现和“意”的表达。对“意”的追求就是一种对意境的追求。看似时时刻刻没有考虑法度,却在行笔的每一处都在考量着法度。这种法度和意之间的平衡,是黄正明对书法最深刻的理解,也是他对书法最深切的追求。和苏东坡的《李太白仙诗卷》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已经完全脱离了单纯的临摹,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其书风古雅俊逸,真率自然。书法,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其间包涵了对各门艺术的学识,与国画一样涵盖了诸多艺术门类。

5、与其联系最紧密的乃书法本身。现在很多自称书法家的,并不知道书法为何物,这是很可笑的。书法的艺术的美必须首先遵循书法本身的艺术规律,才能谈到书法艺术的美,才能谈到书法艺术是综合的艺术。谈到书法艺术是综合艺术,那就已经到了艺术书法的高层。黄正明的书法,无论是行书、草书、隶书、行楷,都有着不同的节奏,有着不同的韵律,在静与动之间平衡,在静与动之间表达着自己的意,同时也表现着对书写内容的最充分的理解。他以行楷书写《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6、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充分表现着佛家的禅意邃密,却也有着一种灵性的灵动,稚拙和奇崛、灵性与禅意相容,达到意、趣、禅、意融为一炉的境地;书、法、意、逸的最终融合,不着任何痕迹,不雕琢,不巧饰,堪称对书写内容具有独到理解的具有个人书法艺术终极表现力的佳品力作。佛学,是一种思考方法,更是一种哲

7、学的思维方式。它将最后的“真的无”完完全全地呈献给了人们,劝解人们不要贪、嗔、痴、癫,因为我们走向最终的是“真的无”,而不是其他的。现如今有很多人去寺庙烧香,许愿,这很正常,这是信仰问题。但,更有很多“有识之士”搬来“佛”到处招摇,算命、打卦,这就是披着一身佛衣去骗人了,佛家从不算命、打卦,那是道家的事情。还有很多冒充作者在网络上反复说着“佛说”,在虚拟的网络中游荡,专门去糊弄女人,做着招摇撞骗的勾当,这顶多酷似《姑妄言》之类小说中家庙里的假和尚真淫僧了。他们甚至连本儿佛经也没有读过,更不要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8、了,更不懂得其真正含义了。空发这段感慨,盖因为读到黄正明的书法才有的。黄正明的这幅《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写出了平和,写出了飘逸,颇有魏晋之时一切看穿、看透的潇洒。给人一种别样的意境:沉稳之中有着宋人之意,又有魏晋之逸。在法度之中上下求思索,上追魏晋之逸,下守宋人之意,中持唐人法度。这很难得。从而也证实了黄正明对佛学的理解与尊重。黄正明的草书有着林散之的书风,有着诗之韵和画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