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旅游的现状与发展

温泉旅游的现状与发展

ID:34781197

大小:111.1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10

温泉旅游的现状与发展_第1页
温泉旅游的现状与发展_第2页
温泉旅游的现状与发展_第3页
温泉旅游的现状与发展_第4页
温泉旅游的现状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泉旅游的现状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温泉旅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展望一、中国历代温泉发展简史我国是世界上温泉最多国家之一,又是温泉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温泉文化灿烂辉煌,五千多年的温泉文化史从未断裂过,这是中国温泉文化有别于外国温泉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一道出遥岑,潺湲古到今。雪天声泻玉,月夜影摇金。岁旱施功大,民疴被泽深。浮丘与轩帝,仙迹可追寻。”中国温泉文化的起源,远可追溯到五千年前“浮丘与轩帝”的时代,北宋元符进士夏津县令凌唐佐所写的《黄山汤泉》诗,诗中记述了轩辕黄帝曾在黄山汤泉浸泉七日、皱纹消除、返老还童的传说,结合了《周易》所著轩辕帝当时“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的记载。可见,轩辕皇帝时代已开始利用温泉使民众在劳作后恢复体力了。   从正史来看,见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国温泉利用史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知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在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房山县的人民群众已谱写利用温泉洗浴、灌溉的历史了。公元前500至600年,孔子《论语·先进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浴乎沂——即在曲阜以南的沂水中泡浸温汤,可见孔子也是我国温泉文化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骊山温泉自三代末显于世”(见顺治本《

3、临潼县志》),2800年前骊山温泉就被发现,西周时期周幽王在此修建了“骊宫”,历史上称为“星辰汤”。到了秦始皇时,开始修建离宫别墅,名“骊山汤”。西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东汉张衡在“15阳春三月,百草萋萋”之时,“适骊山,观温泉,浴神井,风中峦”,大赞此地“壮厥之独美,思在化之所原,览中域之珍怪,无斯水之神灵,”写下了《温泉赋》,赞美了温泉的“六气淫错,有疾疠兮。温泉汨焉,以流秽兮。蠲除苛匿,服中正兮。熙哉帝载,保性命兮”的功德。  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北魏时期陕西勉县温泉和山东临沂温泉已经开始利用。元茛在《温泉颂》碑文赞颂道:温泉“乃自然之经方,

4、天地之元医,出于河渭之南,泄于骊山之下,渊华玉澈,心清万仞,于是左汤谷,右蒙记,南九江,北瀚海,千城万国之民,怀疾沉疴之客,莫不宿粮而来宾,疗苦于斯水”。  中国历史上,温泉较大规模的利用,起源于秦汉而盛于唐。唐太宗是位文韬武略兼备、文治武功辉煌的皇帝。他的传奇经历也与温泉结下不解之缘,早年他东征经过辽宁鞍山汤岗子温泉,唐太宗亲率士兵泡温泉,展开“浴战活动”,以练兵和欢娱身心。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命阎立德在骊山营建宫殿,名为“汤泉宫”,他晚年因为“忧劳积虑,风疾屡婴”撰写的篇《汤泉赋》,表达了自己“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以温泉治风疾的愿望

5、。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最酷爱温泉、醉心温泉养生享乐的皇帝,他从唐开元年掌握了最高权力开始,除了五次去东都,几乎每年都到温泉宫。杨贵妃入宫以后,玄宗到骊山时日明显增多,每年往往在骊山住一个月以上;天宝二年(743)住了38天,天宝十年冬到第二年的正月,在骊山留了96天,还在温泉宫让全体大臣从长安到骊山温泉宫来举行朝贺活动;天宝六年更大兴土木,扩建了温泉宫——华清池。唐玄宗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到天宝14年(公元755年)41年间,先后去华清宫达36次之多,杨贵妃有11年到过华清宫养生、美容、浸浴温泉,以葆其青春风韵。“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

6、脂”——华清池扬名华夏与千秋。15  唐玄宗李隆基是个精通音律、多才多艺的皇帝,同时是一位温泉文化的大力倡导者,唐开元年间,他写了一首表达自己温泉理想的《温泉言志》诗:“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湲。绩为蠲邪著,功因养正宜。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他在诗序言中说“惟此温泉,是称愈疾,朕不能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唐玄宗的诗一出,群臣争相唱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写了《奉和圣制温泉言志应制》诗,颂唐玄宗关怀民众冷暖之德,可媲美尧舜:“温泉媚新丰,骊山横半空。汤池蒸水殿,翠木暖烟宫。起疾迎仙藻,无私合圣功。始知尧舜德,心与万人同。”名相张

7、九龄也写了《奉和圣制温泉》,郑义真等大臣亦纷纷唱和,颂赞唐玄宗“吾君利物心,玄泽浸苍黔,渐渍神汤无疾苦,薰歌一曲感人深”,这一君臣温泉诗唱和的盛会,是中国温泉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会。  宋代是中国温泉文化的又一个发展时期,相传宋仁宗赵祯南巡时到过湖北咸宁温泉沐浴。北宋政府很关心庐山“黄龙温泉”的建设,宋真宗亲自赐其名为“灵阳净慧禅院”。当时禅院壁上有一首可迁写的温泉诗:“禅庭谁化石龙头,龙口温泉沸不休。直待众生总无垢,我方清净混常流。”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游览庐山行至温泉,见壁间可迁写的诗,不由诗兴大发,索笔和诗一首:“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若信众生本无

8、垢,此泉何处觅寒温?”一时传为温泉文化中的佳话。  在元代,内蒙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