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球结构参数特点的研究

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球结构参数特点的研究

ID:34832788

大小:1.20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3-12

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球结构参数特点的研究_第1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球结构参数特点的研究_第2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球结构参数特点的研究_第3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球结构参数特点的研究_第4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球结构参数特点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球结构参数特点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R77单位代码:10343学号:1002020030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球结构参数特点的研究研究生姓名:仲俊维学科专业:眼科学类型:专业型指导教师:谷峰二O一八年五月论文题目: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球结构参数特点的研究答辩委员会主席:杨辉中国科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答辩委员会成员:刘勇温州医科大学陈绮温州医科大学论文答辩日期:2018.5.27温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

2、..............4引言.................................................8材料与方法............................................9结果................................................13分析与讨论...........................................22参考文献............................................26致谢..........

3、......................................30综述................................................31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44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44温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球结构参数特点的研究中文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单眼发病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macularhole,IMH)患者患眼与对侧眼及普通人群之间在眼轴

4、长度、前房深度、角膜平均曲率、玻璃体后脱离发生情况及角膜前表面散光类型等眼球结构参数差异,旨在探讨IMH患者眼球结构参数的特点及推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外科及眼外伤专科诊断为单眼IMH的住院病人(女性69例,男性25例,年龄介于49岁至81岁),将其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分为女性研究组、男性研究组及男女全部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时期该院诊断为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住院病人(排除其他眼部疾病)的右眼作为对照组(女性69例,男性25例,年龄介于50岁至81岁)

5、,对照组分为女性对照组、男性对照组及男女全部患者对照组。通过ThisEye电子病例系统分别对其住院病历及门诊记录进行查询和提取,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眼轴长度、角膜平均曲率、前房深度、眼部B超玻璃体后脱离情况、角膜前表面散光类型(顺规散光、逆规散光、斜轴散光)、医学验光数据、全身病史等相关数据。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IMH女性组、男性组及男女全部患者组患眼和对侧眼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平均曲率的差别。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IMH女性组、男性组及男女全部患者组患眼和对照组的上述参数的差别。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在患眼和对侧健眼纳入Cox回归分析,在患眼和

6、对照组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卡方检验分别比较IMH女性组、男性组及男女全部患者组患眼和对侧眼及对照组玻璃体后脱离情况及角膜前表面散光类型的差别。结果:1.1女性IMH患者患眼眼球结构参数与对侧眼及对照组的比较:IMH组患眼眼轴长度为(23.04±0.68)mm,对侧眼为(22.98±0.6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为(23.08±0.78)mm,与IMH组患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H组患眼前房深度为(2.96±0.39)mm,对侧眼为(2.92±0.4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为(2.

7、98±0.49)mm,与IMH组患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H组患眼角膜平均曲率为(44.47±1.34)D,对侧眼为(44.61±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温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44.15±3.95)D,与IMH组患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H组玻璃体后脱离比例患眼为36/69(52.2%),对侧眼为27/69(39.1%),对照组为40/67(59.5%),IMH组患眼与对侧眼及对照组玻璃体后脱离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H组患眼顺规散光、逆规散光、斜轴散光比例分别为3

8、0/67(44.8%)、21/67(31.3%)、16/67(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